等待处理…

今年前三季度

喜: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 忧:工资性收入增长偏缓

2023年09月04日

本报讯(边吉)国家统计陕西调查总队11月4日发布了2014年前三季度陕西民生经济调查报告,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居民收入正以跑赢GDP的增速稳步增长,居民增收迈入快于经济增速的新常态。民生政策覆盖面越来越宽,全省民生得以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

2014年前三季度,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5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居第20位;同比名义增长10.7%,增速位居全国第13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全面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前三季度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的79.4%,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正以跑赢GDP的增速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6元(人月均2048元),名义增长9.4%,实际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大项分别增长6.5%、9.4%、15.0%、16.3%。在城镇居民的收入构成中,财产净收入、经营净收入的占比相比2013年全年分别扩大了6.5和5.2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39元(人月均660元),名义增长12.8%,快于城镇居民3.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四大收入的全面增长,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生活迈向品质化。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818元,增长7.2%,生活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69.5%。航空、高铁“一日生活圈”的形成,使节假日出游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青睐;加之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促使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幅高达30.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律免试划片入学政策落实,家庭择校费用支出减少,使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下降2.1%;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足不出户的网购模式逐渐普及,居民衣着支出同比下降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94元,增长12.7%。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使得农村居民不再讳疾忌医,医疗保健支出同比增加21.3%。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有所提升,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四大因素助跑居民增收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四方面因素:其一,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确定,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和务工月均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和9.1%,带动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其二,精准扶贫、专项扶贫稳步推进,政策性惠农补贴、生活补贴金额大幅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连涨”,促使城乡居民转移净收入增加;其三,“营改增”等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入企到户,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使百姓创业热情大涨,居民经营净收入明显增加;其四,城镇居民出租房屋收入增加,农村居民转让承包土地租金收入及红利收入增加,带动居民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

工资性收入成居民增收瓶颈

前三季度,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9.4%。在西北五省中,陕西居民收入增速虽然位列第三,但比位列第二的新疆仍低0.6个百分点,比位列第四的青海仅高0.1个百分点,增收压力仍然十分明显。

工资性收入是陕西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陕西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仅7.9%,在可支配收入的四部分构成中增长最为缓慢,比增速最快的转移净收入慢9.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60.7%,但其增速仅为6.5%,比增长最快的转移净收入慢9.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2.1%,虽然同比增速达到11.7%,但仍低于可支配收入总体增速,比增长最快的财产净收入慢9.6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比其占比分别低18.1和3.3个百分点。据国内某大型人力资源网站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三季度西安白领平均月薪3460元,列全国第22位,属薪酬较低城市。按正常生活成本估算,日常生活基本开销需花费掉月薪的93.5%,每月工资结余仅为225元。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偏缓,直接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专家建议

调整产业结构 提升工资收入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加快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构建劳动者报酬依据地方经济增长、企业利润增长、物价上涨幅度的联动增长机制,完善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逐年增加;加大力度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4050”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制定统一的、非歧视性的劳动就业制度,规范企业职工劳动合同和工资支付,保障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

同时,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带来的契机,抓紧进行新的产业布局和调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和企业生产的对接,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推进工业向高端化发展,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达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目标。对被淘汰的产能落后企业,要给予积极引导,指导企业理性选择行业,避免再次陷入无序竞争。积极鼓励各级教育机构、社会服务和就业机构大力培训生产型技术人才,扩充高素质人才队伍,解决企业用工瓶颈。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11/20141106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11/06/10422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