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大于天,如何在职工中有效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将事故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保证职工生命安全,保持施工生产的长治久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健全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机制。
一、建立健全劳动保护预防机制。工会组织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群防群治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生命至上,面向基层”的原则,通过开展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推动劳动保护预防机制的落实。结合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的“安康杯”竞赛活动,一是要认真扎实搞好“一法三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安全生产提示卡、危害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物品信息卡)活动,建立“我不伤人,人不伤我”的群防群治体系。二是抓好群众安全监督员的管理和培训,设立群众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示范岗等,使其真正“职责所系,重任在肩”。三是开展好全员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四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安全文化活动和比赛。通过开展安全知识演讲比赛、征集安全生产格言、画作等形式,把安全管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中,切实增强全员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技能和事故防范能力。通过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做到与行政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每年都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使宣传工作入耳入眼,深入人心。充分体现群众性工作特点与专业安全管理相结合,体现专管与群防的统一,使安全生产向由刚性到活性,硬性到人性化的方向转变,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警示宣传教育机制。预防为主是杜绝安全事故的第一道防线。首先是从抓安全教育入手,树立安全工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安全理念,对所有参加施工的员工,坚持经常性安全生产常识教育,使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不同时期安全工作重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另一方面要定期分析总结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其次是通报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以他事为己事进行警示教育,从中汲取教训,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其三是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在工地施工现场、员工住所、施工关键部位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牌,警示教育不留死角。同时也可以把安全提示语及重要性做得更通俗一些,让人明白好记。
三、建立健全预防措施机制。安全生产工作中有个著名的海恩法则,讲的是每一起重大事故的背后都有29个轻度伤害,还有300个有惊无险的安全隐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工作同其它工作一样,必须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在先。如笔者所在的中铁十五局集团一公司在工程项目一上场,就派专人到气象部门并走访当地居民,了解驻地气候特点,对员工宿舍、物资库房、设备场地所用的活动板房预埋钢筋铁丝进行加固处理,这些预防性措施让近两年在东南沿海施工的单位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根据上场设备及炸药库设置等工程要求,制定符合当地气候特点的防洪防灾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2013年夏季在陕北一工地,中午气温高达40度,一台刚进行完焊接处理的自卸车突然起火,虽然几分钟就扑灭了大火,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但还是及时分析失火原因,要求大家吸取教训。此后,凡是在此类焊接施工中都要采取严格隔离措施,作业完工后必须清理作业现场,确认安全后才可以离开。这次起火虽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总结经验,一是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有效;二是预防工作到位,灭火器、防火沙发挥了作用,及时制止了事故发生,也说明了在安全预防的设施上必须舍得投入,做到有备无患。
四、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机制。机械伤害是安全生产事故中的顽症之一,也是常见事故。坚持对设备车辆,特别是一些特种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检修和日常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有效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是确保施工生产任务完成,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是坚持设备强制检修制度。对所有设备及车辆定期轮流进行强制保养检修,使所有设备车辆的运行状况处于可控状态,克服为赶工期、抢进度、重效益,而忽视保养的不良习惯。二是坚持修理工跟班制度,对所有设备进行轮流跟踪维护,防止设备带病作业,带病上岗,小问题酿成大事故。对所有设备车辆责任到人,将设备的完好率与维修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每天收工,维修人员都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做到保养维修不过夜。三是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处理安全责任事故。将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与员工收入挂钩,重奖遵章守纪安全有功人员,凡是发生事故的均要按照相应的比列进行经济赔偿,有效增强全体员工遵章守纪,文明施工的自觉性。 (李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