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国家正酝酿出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政策

国企改革将设政策“红线”

2023年09月04日

正在大刀阔斧进行的国企改革将设政策“红线”。笔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作为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部分,针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国家层面正在酝酿相关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灰色地带”加强监管,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

一位权威人士透露,为防止在改革中造成国资流失,建立和完善国有产权保护体系无疑是重要内容,包括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产权流转中程序规范和合理定价,市场化评估和透明操作等,防止出现国资贱卖、暗箱操作等现象。另外,还包括防止股权激励成为少数人化公为私的工具。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目前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会大量涉及国有资产重组、退出和调整等,已经出现一部分人想把混合所有制变为少数人致富的苗头。而产权流动机制不健全、不透明和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也让正在推进的国企改革出现越来越多的“灰色地带”。

包括李锦在内的多位专家认为,相比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国资流失也成为隐藏在改革中的一个毒瘤,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完全可能会造成本轮改革的倒退,目前国家层面酝酿出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政策,恰恰表明国家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

李锦认为,从目前改革实际来看,国家层面加强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监管,可能将会重点划定几道红线。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会涉及很多产权流转,由于缺乏有效的对国有资产整体性的评估和透明公开化的流程规范,特别是在社会诚信度整体较低、中介机构不规范的情况下,国有资产容易被低估,造成隐性的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者运营公司的组建是以投资融资和项目建设为主,如何保证资本可以获得股权公平合理的占比,并通过资产经营和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暗箱操作带来国有资本收益减少甚至亏损,也是需要关注的“敏感地带”。

此外,在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特别是员工持股的改革中,极容易被少数人钻空子,股权激励成为少数人暴富,化公为私的途径。最后,对混改过程进行监管的多部门之间存在监管空隙地带,也容易成为出现国资流失的“重灾区”,需要进行特别监管。 (杨烨)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11/14/1044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