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泉县总工会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三服务”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积极创建“三型工会”,在建设开放、生态、文明、幸福新甘泉中凝聚正能量、展现新作为。
坚持服务大局,为县域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甘泉县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幸福新甘泉的总发展蓝图。县总工会积极引导职工立足本职,服务大局,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劳动竞赛和创建“工人先锋号”等活动,始终站在加快甘泉科学发展的最前列。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甘泉县总主动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以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解决广大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大局、职工的能力和水平。为此,该县总工会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围绕农副产品,特色产品包装、加工、销售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日前与劳山洗浴中心服务项目达成初步协议,计划投资200万元。
坚持服务职工,为构建和谐甘泉发挥作用
开展扶贫帮困,为困难职工办实事。今年春节期间共慰问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及困难劳模240户,发放实物及现金共计14万元。对19名特大病患者救助5.7万元,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11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每人资助2000元,共计2.2万元。县援助中心临时救助外来务工人员共计2000元。通过广泛宣传动员,选送4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上陕西工运学院。
进一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坚持把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三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规范运作程序,形成了“企业发展、职工受益”的双赢局面。劳山鸡业公司工会、黑氏塑业公司工会、甘泉驾校工会创建工资集体协商示范企业工作有序推进。
为了把工会对困难职工的“三项承诺”落到实处,提高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技能。8月份,县总与甘泉驾校联合举办了第九期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及其子女驾驶员培训班,委培学员106名。与县就业管理局联合举办企事业单位用工招聘洽谈会,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待业青年69人,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职工的凝聚力。
坚持服务基层,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
今年,甘泉县总工会在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努力创新服务手段,建立了县总工会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办)、大口工委、工会联合会制度,至少确定一户困难家庭作为联系户,确保县总每名干部每年深入基层时间不少于30天,帮助职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基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举办基层工会干部培训班,对部分新任乡镇、大口工委、系统工会干部进行了工会业务知识培训。
注重实效,规范运作,确保厂务公开发挥作用。各单位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公开领导机构,确定了联络员,设立了意见箱、举报电话,聘请了监督员,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县委有关部门、县政府职能局的财务公开数据由县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提供,重大项目以审计部门审计报告为准,县总工会落实专人管理。政务公开费用由财政列支,公开的程序做到了科学、合理、合法,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积极创建“三型工会”
今年,县总工会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全面加强基层工会组建和创建工作。坚持以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对新成立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成熟一家组建一家。到11月底已完成盛世家宴、清泉大酒店、喜洋洋超市工会组建工作。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设,创新工会组织形式,积极探索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模式,努力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按照创建任务的要求,甘泉宾馆工会、甘泉供电分公司石门供电所工会、甘泉鲁豫油气洁能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下寺湾采油厂三大队工会创建市级“职工之家”工作有序推进。
他们还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服务”活动相结合,健全和完善改进作风、联系基层、服务职工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建设,努力把各级工会组织建成“职工之家”,让工会干部成为职工群众最贴心的“娘家人”。
本报记者 阎冬 通讯员 金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