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刘辉时,他正在车间埋头工作。作为一名随动系统装试工,他今天的工作是在复杂的电路板上进行布线,由于元件细小,所以每个动作都格外认真。他那股敬业的精神头,一点也看不出就在10月份,还经历过一次特殊的“手术”。
10月21日上午,在唐都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刘辉躺在病床上,鲜红的血液从输血管流进血细胞分离机,机器内的马达高速转动,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被迅速分离……
三个半小时后,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结束,虽然术后肢体末端感觉发麻,但是刘辉却一直面带微笑,因为他知道,远在上海的9岁白血病女孩获得了重生的机会。据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的工作人员介绍,非亲属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几率非常低,每4000到10000人中才可能有一例成功。而刘辉是全国第4529例、陕西省第138例非亲属之间的成功捐献者。
“3年前填了一份志愿捐献同意书,没想到能帮到别人,真的挺开心。”刘辉笑着说。
今年4月,刘辉突然接到了中华骨髓库西安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和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做进一步的配型并实施捐献。就当他决定捐献时,周围的亲朋都持反对态度。“骨髓是能随便抽的吗?”“动员剂副作用挺大。”……面对这些声音,他没有动摇,反而让帮助9岁女孩燃起“生命之火”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6月,第二次采集血样,进行高配检验。8月,接到通知高配完全成功,等待接受全面体检。9月,进行术前体检,确定10月份进行手术。直到手术时间确定下来,刘辉才告诉远在韩城的父母。10月17日,他打了第一针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10月21日,手术进行时,患者所在医院的志愿者受家属委托,为他带来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你给了我女儿新的生命、新的希望,谢谢你让我们全家有了希望……”
10月27日,术后第五天,刘辉像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本报记者 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