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
早年,我在山西临猗中学念高中时,遇见一位名叫邵振轩的数学老师,他给我的印象很深,对我的影响也最大,至今我都还在想念着他。
那时,邵老师约40多岁,中等个儿,黑瘦的脸庞上一双不大的眼睛,总透着一道严厉的目光,别说上课时他眼睛一瞪,不守纪律的学生会立即坐好,认真听课;就连开饭时想“加塞”的同学被他撞见,也都会乖乖排起队来。
邵老师执教多年,是校内外知名的数学老师。按说,能在这样一位名师门下当学生,无疑是件幸事。可我偏偏缺少数学的天赋,是一个重文轻理的偏科生。语文成绩在班级数一数二,作文亦常作为范文被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可每次数学考试,成绩总是在60分上下徘徊。
打从初中起,我就喜欢看文学类书籍,考入临猗中学这所县府高中后,我就被校园里藏书颇丰的图书室所吸引,并开始了着迷般借书、看书。清晨起床后看,去教室的路上看,课间休息看,饭前饭后看,甚至在晚上宿舍熄灯后,钻进被窝打着手电筒还要看。有时一本书看到入迷处,又恰恰到了还书的日子,便斗胆在听不进去的数学课堂上,偷偷接着看。好几次,都难免遇到同样的后果——书被没收了,课后还被叫到办公室接受训诫。
因为偏科,我有些自卑,因为偏科,见到邵老师,立刻就会紧张。
为督促我在课堂上专心听讲,邵老师在讲课时总在我座位旁边走来走去,看我是否还看小说,有时还会向我做课堂提问。到了高二下半学期我的偏科情况才渐渐有所改观。然而,由于基础差,期末考试只得了59分。以一分之差,与及格失缘。
颁发毕业证那天,我是最后一名被叫到讲台上的,见我一副沮丧的样子,班主任和邵老师先是会心一笑,接着就听邵老师讲道:“这次数学考试,虽然你没及格,可你尚能遵守课堂秩序,没有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听讲,且较以前有所进步,这一分成绩,老师决定送给你。‘护长容短,’是我校的一个办学理念,每个学生在学科发展上都有他的短板,不可能‘门门功课的成绩都拔尖’。偏科无大碍,只要学有专长,一样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坚信并且期待着你今后在写作的道路上有所作为。”
听着邵老师那温暖的话语,看着毕业证上数学成绩栏中“及格”的字迹,那一刻,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生命中总会遇到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但能长久留在记忆中且永远被感动着的却很少。每当回忆起曾经的感动时,我心底还是会泛起层层涟漪……
邵老师若健在,想必已是耄耋老人了,也许我这个当年的“偏科生”早已淡出了他的记忆,可我依然并且永远不能将他忘记。当我准备把这些年发表的散文、随笔结集之际,心中那份对邵老师的感激、念想之情尤为强烈。
因了他的包容、理解、爱心与期冀,才化作为我奋力前行的不懈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