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在西安街头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担保公司。一些公司以高额回报为手段,诱惑部分市民把钱放到他们那里。可是这些投资担保公司接二连三地出事,负责人动辄“失联”,一夜之间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那么,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的真实面目究竟是怎样的?作为投资者该如何防范这类风险?
投资者:血本无归无奈报警
2014年11月19日,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明德二路的陕西瑞银盛工程履约担保有限公司门口,投资者们心急如焚,因为按合同约定,每月的20日返息,可是11月19日,这家担保公司却在大厅内贴出了一个资金转移方案的通知。
一些投资人说,在高额利率的吸引下,一年时间里先后有近400人将8000多万元的资金送到这家担保公司。如今,公司总经理陈某已不知去向,投资者们心急如焚。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选择报警。
笔者从西安市公安局了解到,目前,西安市注册登记的投资担保有公司260多家,从2014年11月下旬以来,就先后有10多家投资担保公司关门倒闭,总共涉及金额3亿多元。
担保公司:实体经营是幌子高额回报是诱饵
那么,这些投资担保公司是以什么手段吸引投资者上钩的呢?调查中笔者了解到,这些公司是以一套看似合法的经营模式,步步设局,最终将投资者拉入深渊的。
首先,这些投资、担保公司会承诺高额的回报,这些回报往往数倍于银行的存款利息。一些担保公司承诺的收益甚至是银行存款的六倍。可是,投资者最后真的能拿到担保公司承诺的高额收益吗?
据西安公安雁塔分局经侦大队办案民警介绍,这类案子的法人基本上在前期是不会离开公司的,只有在后期资金链断裂了之后,因为群众需要按月或者是每年要得到相应的兑付款,群众得不到兑付款到了公司,老板在这种情况下才会跑路。
有了高额回报做诱饵,接下来第二步就是给投资者吃定心丸。这些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会与投资者签订一份三方投资担保合同,将投资者的钱借给从事地产、建材等实体经营的借款方。表面上看,有经营实体作后盾,这借出去的钱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办案民警告诉笔者,这份看似有保障的担保合同,其实存在巨大的风险:“像这种担保公司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项目很多远离西安市,如果项目在西安市区的话,投资群众在投资前就可以考察到,这样他们就不容易把钱款从群众那里放到自己的公司,所以这些项目大多不在西安市,甚至不在陕西省境内。”
在这样的投资方式下,一旦借贷企业经营不善,放贷就无法收回,资金链就会出现断裂,一些投资担保公司的老板只能一跑了之,而投资者的钱往往就打了水漂。
大多数投资者之所以上当受骗,是因为他们看到这些投资担保公司都有在工商部门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那么,仅凭工商营业执照,就能判断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经营行为是合法的吗?省工商局注册分局局长叶弘告诉笔者,所有的投资担保公司,都没有融资的资格,他们的投资仅限于自有资金,业务范围没有涉及融资性担保。
提醒:参与非法金融活动风险自担
针对近期接二连三发生的投资担保公司倒闭,老板“跑路”事件,省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示:目前,社会上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或者是投资管理公司等投融资中介,均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开展理财业务。从陆续曝光的案件来看,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的业务已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集资诈骗。广大市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参与非法金融活动风险自担。想要投资理财,可以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
调查中,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介、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公安部门表示,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的投资担保公司,一经立案,坚决查处。对于已经跑路的非法集资者,无论跑到哪里,也要抓捕归案。目前,西安市各个公安分局的经侦大队已经抓捕了一批涉嫌非法集资者,案件正处于进一步侦查阶段,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