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下旬,中国政府网在首页挂出专题,总结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还邀请网友对各省各部门信息公开的实绩点赞。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出具报告梳理上述公开信息,赞许各省、各部门初次公开成果之余,也指出此次公开略嫌亮点不足,主因在部分政府及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确实缺乏内容,体现在总结上就是“寥寥数语,底气不足”,或停留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之上。
各省各部门交“公开成绩单”:五花八门
在“破天荒头一遭”的意义上,要称此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史上最佳”,并非过誉。据《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国办发[2014]12号)的要求,在信息公开上,国务院各部门和全国地方政府都需制定分解细化方案和工作进度安排,在2014年底前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落实情况,而办公厅也将头一次展开对该项工作的督察,并通报结果。
12月末,各省、各部门“成绩单”陆续到齐,全体上网,一目了然。网友如有兴趣多点开几个省份的公开报告查看,便能轻易发现其总结风格、工作方式甚至排版用心的程度,均有巨大差别。
例如,陕西省的报告点开是一个小专题,以编者按介绍工作背景,饼状图列出工作分项,省份地图导向各下级行政区政府的信息公开专栏,还有文件、公报、新闻发布会等多个链接,分别指向本级政府网站的对应内容,其中心工作总结则是以“一张图读懂”的图解形式制作。
部门与部门的差别则没这么大,基本全以公文格式提交,乍看之下区别只在文字长短。但细看之下,如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等少数几个部门的报告不仅内容详细,项目列举明确,且附有多张网站截图,展示对应信息公开在自己官网的什么位置。
成绩总结:仍然任重道远
截至发稿时,国务院部门中仍有参事室、国管局、中央编办等部门尚未将信息公开报告上网,各省份则已全部公开。
报告认为,除数据和分项外,“成绩单”里的自我总结也很能反映问题:凡是总结写得详细、生动的,往往都是过去一年在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大量内容可以说的,凡是写得简单、呆板的,往往都是过去没做太多事情,或者亮点难寻的。
某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成绩单”里自揭短的做法,受到了赞扬。国家林业局提出自己“信息发布时效性差”,审计署表示“信息可读性和通俗化有待加强”,福建政府反思“牵头责任单位落实不够到位”,辽宁政府认为自己“回应社会关切工作还需加强”。报告指出,它们在晾晒成绩时不避讳问题,虽然仍只是泛泛而谈,但也难能可贵。
与难能可贵的少数相比,旨在张扬成绩的部门和政府仍在大多数。在“表扬与自我表扬”的总结材料中,还有单位给自己的工作打了90多分。报告指出,仍有不少单位将信息公开理解为宣传功能,以媒体、微博发布次数作为成绩,实际上,信息公开工作的细化仍然任重道远。 (刘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