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凌晨刚过,西安铁路局新丰镇车站负责安全的副站长王唯东便带着七名工作人员,奔赴经过车站的陇海线和包西线道岔口执勤。当天,新丰镇车站大规模改扩建工程进入最后施工阶段,零时41分至次日七时41分,车站通行信号灯停电,道岔开闭靠手工操作。
七个小时后,经过上千名干部职工一夜紧张施工,历时15个月的新丰镇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顺利完工。该站副站长郭勇说,改扩建后,该站发车线和调运线将达到152条,日均办理货车数将突破3万辆,居全国前列。这对畅通东西部物流通道,缓解旅客列车及时进站压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提供坚强运力保障。
15个月坚守 确保改扩建安全
2014年12月30日22时30分,新丰镇车站食堂内人头攒动,大家喝完夜宵羊肉汤之后,开始准备夜间会战。
零时41分,该车站施工监控员陈志强,走进施工现场,提醒工程单位及时清除遗弃在铁轨和道床上的扳手、电缆等障碍物。陈志强从2013年9月29日起,便同三位同事一起负责车站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施工线路的行车安全。
施工进入收官阶段,陈志强的工作量比以往任何一天都大。按照往常的经验,最后阶段,接触网施工时,废弃的电线杆要被原地砸碎,电线杠横倒在铁轨上,根基处理不彻底,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当天,他眼睛盯着近处的施工,耳朵听着远方,一有声响,他便拿起手电,巡视一番。
“监督员是责任心很强的工作,丝毫不能含糊!”陈志强说,施工一年零三个月以来,白班光线好,工作量相对小一些。夜间施工,除了眼看,耳听外,还要更加频繁地走动,才能确保线路安全。
夜间施工,时间长,饿了,泡包方便面应付;雨雪天,雨雪灌进脖颈,透心凉的寒颤记忆犹新;儿子出生40多天,没时间陪伴。家,在这些天对他来说,只是睡觉的地方。
副站长值班 确保列车安全通行
“如何确保人工扳道准确无误?”王唯东拿着手电筒照着铁轨远方说,左手边是陇海线,右手边是包西线。扳道前,多次确认道岔分离的方向无误后,才能用道岔锁锁好铁轨。
当天晚上零时至次日7时,按行车计划,通过的客货车次为13辆。每过一趟车,王唯东便在行车计划表上画掉该车车次,然后确认下一辆车的行车方向,紧接着便马不停蹄地同七个同事忙碌起来。他们走上铁轨,熟练地开锁,调整道岔,七八分钟后,走下铁轨,等待下一辆车通过。
王唯东说,人工扳道岔,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必须做好各种预案。道岔机扳道有异常,就得打开道岔箱,用扳道手柄人工扳道。
凌晨1时20分,K692次昆明至呼和浩特的列车缓缓通过道岔口,驶入包西线。这时,车站送夜宵的值班车赶来,但大家由于忙碌,都摆手说不需要。
值班室 紧张忙碌保通行
提起新丰镇车站最繁忙的岗位,那肯定是调度中心值班室的工作人员。新丰镇车站日均货运车辆编组数为25190辆车箱,折算成列车车次,也超过了500次。也就是说,每小时有20次以上的货运列车需要调度装卸。这还不包括途径陇海线、包西线和西康线等线路的正常客货运车辆调度。
2014年12月30日20时整,40岁的调度员贾小定按时接班。当天晚上,他所负责的由西向东的上行线路实行集中改造。
“临潼,临潼,Z152次列车通过,密码64号!”31日4时25分,贾小定对着调度机喊道。当天,他不断重复着类似的话。一会儿和临潼方向确认发车信息,一会儿是向下游零口车站或者新丰镇车站停车场,申请车辆放行指令。在贾小定身后,站着西安铁路局运输处处长王创路和该站站长、副站长等相关负责人,全都盯着他面前的四台电脑显示屏,优化着每一辆车次通过的方案。
“12003次在哪里?”
“姚村!”
“好,让通过!”
4时30分,王创路亲自打电话确认车辆通行。
“是有些忙,特殊时期,都要人工确认。”贾小定说,由于信号灯停用,所有车辆通过和放行,都要同两边车站确认。每辆车从临潼出发前,编排一个电话密码,到新丰镇车站,值班室需同司机沟通确认密码,密码一致,这辆车才算顺利通过。
“今天还算顺利!”凌晨5时41分,所有车辆禁止通行,车站进入施工天窗期。贾小定匆忙上了趟厕所,喝了口水,总算舒了口气。
31日上午8时27分,F5206次调度车安全通过新建成的2072、2074道岔,成功停靠在新开通的215号道股,标志着该站忙碌一年半的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 本报记者 薛生贵
第一列调度车顺利通过新建成的道岔口。 刘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