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决定写职桂兰。原因是我曾听公司领导提起过她,以及公司文化墙上有她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那天在车间副主任金增强的带领下,我在不很大的生产车间看到,一排排的流水线中,有一位齐耳短发、胖胖的中年女士。身边一堆零散的部件到了她的手中,不一会就变成了排列整齐的产品。这就是职桂兰。看到她工作的这一幕,我在心里不由为她熟练的动作喝彩。于是我怀着仰慕的心情,走上前去跟她打招呼,但她仅回应我一个阳光的微笑,然后一声不响地又低头工作。
“哦对了,她是聋哑人。”
金副主任动情地说:“职桂兰这个人悟性很高,平时工作起来学习能力很强,再难做的工作看一眼基本上就操作自如。这就是上帝为她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为他开了另一扇窗,也许悟性就是她的一扇窗吧。正是因为有了这扇窗,才使她的工作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1963年5月17日,职桂兰出生在西安半坡纺织城,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可就在四岁半那年,发了一场高烧,因为当时经济拮据而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几天后,她就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她也曾在特教学校上过学,五年级那年,又因为当时家庭贫困,只好辍学在家。由于身有残疾,工作的事儿一直没有着落。直到1995年,经人介绍,她进入了西安华亚残企,终于有了一份好工作。
职桂兰家距公司20多公里,也是全公司所有员工中上班最远的一位,但她从未迟到过。听车间董事长助理陶颖说,2008年冬,普降大雪,公路很滑,汽车都带链子,一般车辆不敢行驶,给一些员工上班也带来了不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职桂兰仍坚持七点——比上班时间早一个小时到公司。
她以一个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本着凡事多干点、多操心的态度工作。正是因为心态端正,勤学好问,现已成为华亚电子车间不可或缺的工作“多面手”。
17年来,经她带出来的徒弟有300多人。2008年12月2日,她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明星”的称号,和董事长郭永胜一起去北京领奖。不仅如此,她还把自己的儿子供到大学毕业,现已成为一名派出所的干警。
职桂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残缺人生也是一种美。她用行动践行了不以残缺为自卑,做到了由一个聋哑人向“正常人”的“华丽转变”。 (王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