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中国百姓接受简单的生活,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将坚韧、乐观、苦中作乐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运用着自己的想象,将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都变成了自己的玩具:春天牵着自制的风筝在田野上奔跑、夏天在家门前的小河里嬉戏、秋天一片片金黄的落叶成了孩子们手中比试的“武器”、冬天结了冰的河面又成了他们天然的游乐园。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中强健了体魄,拥有了友情。
打陀螺:陀螺为木制的圆锥形,上大下尖。将尖头着地,以绳抽之,使之旋转。另有鸣声陀螺和菱形陀螺,以竹木制成中空圆筒,中间贯以旋轴。
打弹弓:弹弓是一种冷兵器或者是游戏工具。弹弓一般用树木的枝桠制作,呈“丫”字形,上两头系上皮筋,皮筋中段系上一包裹弹丸的皮块。威力视乎皮筋的拉力,皮筋拉力越大,弹弓的威力也越大。
荡秋千:图为1954年春节,河北省晋县五区刘靳庄的两位农村小姑娘快把秋千荡得和树梢头一般高了。
滚铁环:男孩手捏顶头是V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发出哗啷哗啷的声音。
滑冰:滑冰算是北方孩子冬天最大的乐趣。图为1962年1月,吉林省延吉市的孩子们带着自己心爱的“小冰爬犁”来到冰场上滑冰。
撞拐子(斗鸡):是六七十年代人儿时一个最具男子气概的游戏,名叫“撞拐子”。一下课,男孩子们高低胖瘦搭配分成两组,全都做起了金鸡独立,用盘在站立腿上的那条腿的膝盖,与对方进行撞击,盘起来的那条腿被撞得无法保持金鸡独立状为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