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信上一组视频引起许多人的共鸣,视频记录了不同人接到父母或孩子电话时的状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烦躁没耐心。为什么我们对陌生人很和气,却对至亲至爱的人不能好好说话?很多人会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不知怎么回事,每次家人来电,或者回到家里,那种不耐烦好像已经成了习惯。
我们对亲人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的原因主要有:
内心的规律在作怪。我们内心里潜在着非常多看不见的规则,其中能引起人们烦躁情绪的规则就是“必须”“应该”或者“不应该”的规则。一旦身边的人说法或者做法不符合这些规则,就会引起烦躁情绪。比如,当你和同事热聊工作的时候接到亲人的来电,内心里的规则就会呈现出来:“他们应该知道我很忙”“她们不该在我工作的时候打电话”……
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否是完美的,为什么我们会对别人更耐心?因为我们更重视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是否完美?所以,当接到亲人电话的时候,你会担心自己的工作形象被打乱,所以想尽快挂掉电话,而如果电话再一次响起的时候,烦躁程度就会增加。
亲人的话语更像是你自己的声音,其实我们对亲人都有不满意的那部分,尤其是父母年老表现出的脆弱犹豫的那一面,是我们最不愿意接受和面对的,而这些可能也代表着自己的脆弱犹豫。所以,当父母多次打电话来表示担忧时,我们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声音,正好触动了心里那个弱小的自己。
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应该改变。平时多陪伴亲人,家是避风的港湾,不论在外如何艰苦,如何受尽委屈,只有亲人无条件地接纳你。即使生活中会遇到小小摩擦,但是亲人之间是心相系的。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力量。
和他们多一些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化解矛盾所必备的条件。讲讲工作中有意思的事情,静静听他们想表达什么,可以说说孩子和亲人之间好玩的事情。在家里笑声多一些,我们在外的工作就会更顺利一些。每当下班回家前,先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烦恼暂时放在一边,换一副好的心情面对家人。这样可能会带来异样的收获。
□摘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