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刚刚过去的2014年,“单独二孩”新政实施,“生”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词。生活水平高了,我们对婚姻、家庭的规划与期许都有了质的提升。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只生一个孩子”的社会约束中松绑。
一个“生”字,总能制造点击率最高的新闻:浙江夫妻“单独二孩”出台日产子被指超生、名导张艺谋缴纳748万元超生罚款、新婚夫妇为办准生证奔波两地长达三年无果……一个“生”字,也会引出无数茶余饭后的谈资:马年生娃有福气?羊年生娃命不好?高龄产妇危险大?各式各样的说法,信不信由你。“生不生老二”,自己掂量着办!
从对生育权利的尊重到对富人超生的争议,从对人口红利的权衡到对养育成本的计算,“生”,不仅关系着一个小家庭的现在与未来,也以海啸般的声势影响着国家大计的动态与走向。“生”,笔划虽简,意象万千。它寄托着人类繁衍延续的意念与能力,也无可回避衰老病死的哀愁与烦忧。从延迟退休能否缓解未富先老到养老并轨能否解决分配不公,从异地就医能否帮留守老人进城团聚到殡葬改革能否让百姓死得有尊严,近年来一系列民生改革的焦点难点,其实都关系着我们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的诉求。
生与死、枯与荣,永远是自然界恒定的循环法则。生面对死的悲痛无法抵挡、只有承受;死对于生的警醒,不能忘却,必须铭记。2014年,当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宣告在南京城上空回响,我们沉痛缅怀30万遇难同胞,更深刻理解生存与发展之于国家与人民的意义;当地震无情地撕裂云南鲁甸的美丽田园,我们擦干泪水重建家园,又一次为那些顽强不屈的生命折服;2015年的钟声响起,我们为上海外滩逝去的年轻生命惋惜,向黑龙江哈尔滨仓库大火吞噬的消防员致敬,因佛山爆炸、巍山古城火灾心痛。平安、安全,在此刻显得更加珍贵。生命无价,对生命怀有一颗敬畏的心,需要更重视出行安全、安全生产,需要更清楚安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从2014到2015,一首记述生命的原创歌曲始终盘踞排行榜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寥寥数语,唱出了父母的付出、孩子的感念,也道出了我们对生命轮回的万千感慨和对尘世生活的无比眷恋。
生,是如此美好,也许只是新生儿的一声啼哭,就会让人幸福满溢;生,如此玄妙,每一次命运的起起落落,总会让你期待下一个谜底的揭晓。生,又是如此深奥,它套叠着无解的衰老与死亡,愈发使人心存敬畏而又因为周而复始的新陈代谢,使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社会得以进步,民族得以繁盛,国家得以强大。
生,是一种力量,教我们如何看待和面对死亡,如何拥抱和走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