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拖延症,一般情况下这是无害的,但时间久了,就会让人产生空虚、颓废的心情,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心理学家们发现拖延症更多与我们的大脑和情感相关。
心理学家Tim Pychyl与他人合著的论文显示,学生在复习上一次考试中如果拖延症爆发,他在下一次考试中不大可能再次拖延。他还发现,容易出现拖沓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同情心很少。Pychyl教授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十九年来一直研究拖延症问题。他认为,拖延症是人们转换自己注意力和情绪的一种应对机制。有拖延症的人们努力避免应对情绪,而这些情绪中有许多是不自觉的情绪。所以我们拖延,其实是为了让我们心情好点儿。这其中,的确有些人是缺乏自我调节的技巧。
现在许多人给拖延症的定义还是:尽管知道拖延之后结果更差,但是人们还是自愿进行这种拖延行为。但Pychyl教授的研究成果并不支持该观点。如果你与拖延症星人交谈,他们会告诉你这并不是自愿的啊,“我感觉我无法控制这种拖延的节奏。”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感觉拖延这个过程是被迫的。
怎样结束拖延?Pychyl教授有句口头禅叫:“啥也别说了,赶快开始干活!”说“Just Doit”是没用的,这会给你太大的压力。话虽如此,还是需要开始,有了起点,一切就有希望!
□摘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