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110岁的周有光:一辈子活了别人几辈子

2023年09月06日

周有光(资料图)

周有光110岁了。这个老人一辈子像活了别人的几辈子:50岁以前他一手教育一手经济,身为一个帮助共产党汇款的银行家,曾经上过“建丰同志”的黑名单。

50岁以后被周恩来钦点参与文字改革,转型成语言文字学家,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研究、制定者之一。

而85岁离开办公室后,他蜗居9平方米的小书房,却成了一个心怀天下的“启蒙思想家”。

90多岁时,他说自己“活一天多一天”,百岁之后,他又常常自嘲“上帝太忙了把我忘在这个世界上”。话虽如此,这些多得的时间,他也并未虚度:“感谢上帝,让我在这个年纪还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和思考能力。”

他的《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分别在100、104、105岁问世,《周有光文集》在他108岁出版,而今年,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和《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晚年文粹》即将面世。武汉大学教授、102岁的刘绪贻说:“他的长寿才值得庆贺!因为他的一生都在做对国家、人民,甚至人类有益的事情,我们希望他至少活到150岁!”

在1月10日,亲友为他举办生日会上,在录制的视频里他仍继续强调:“要从世界来看中国,不要从中国来看世界。”

在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看来,舅舅2014这一年“真的过得比较辛苦”:住院时曾被下过几次病危通知,因为打针,手脚都又青又肿;出院之后,因为胰腺原因,大半年的时间只能进食流质,喝营养液、无油的菜汁和米汤。

但去年秋天开始,周有光身体与食欲都逐渐恢复,“我们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烤鸭。从10月到现在,吃过三次烤鸭,还吃过几次大闸蟹,还有我们做的葱油海参,他也特别爱吃。所以他现在脸色也红润起来了,身体也胖起来了,特别神奇的是他的头上长了好多黑头发出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返老还童,没有人不惊叹110岁老人生命力的顽强。”毛晓园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周有光说自己除了耳朵不好,“我的健康状况是非常好的”。自己仍每天读书看报,只是目前苦于手疾,等恢复之后,“我还能写。”

什么都想得开,就是妻子的去世想不开

周有光的书房朝北,靠窗摆一张书桌。他日常起居的小沙发靠着东墙、挨着书桌,对面是顶天立地的书柜。

这样他每天坐在那里,对着的不仅是书,还有夫人张允和的照片。

周有光和沈从文是连襟,叶圣陶言下不胜艳羡的“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或许正是他们的写照。

以他的豁达智慧,唯独一度想不开的,便是妻子张允和的去世,“我不知所措,终日苦思,什么事情也懒得动。我们结婚70年,从没想过会有一天二人之中少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一时透不过气来。我在纸上写: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那是唐朝诗人元稹的诗,现在真的都来了。”

半年之后,周有光渐渐走了出来。而他的选择,是将妻子的遗作整理、编辑、出版,作为自己的纪念。

转向语言学研究成就非凡

1950年周有光放弃了人民银行的工作,专职担任大学经济教授,而后更是转向语言学。“汉语拼音方案制定好之后,他期望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汉语拼音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他参与会议,用精深的专业知识发言,1982年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承认了汉语拼音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使汉语拼音走向世界,这也是周老的贡献。”周有光弟子、北大中文系教授苏培成说。

不忘自己身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85岁后告别其他社会身份,周有光开始全职做他的“杂文家”,关心中国前途,思考文明走向。106岁时,他还提出“三分法”总结“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文化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资讯化;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专制)到民权统治(民主)”,认为“世界各国都在这同一条历史跑道上竞走,中国不是例外。审视中国在这条跑道上已经达到什么程度,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许荻晔)

上篇:球迷2:0彩民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1/2015012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1/23/10938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