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黑天鹅”再袭资本市场。这次不是说好的重组黄了,也不是8亿扇贝不见了,而是3.5亿存款“飞了”。
还未从两个月前的打击中缓过神来的泸州老窖投资者,再遭重创。2014年10月,泸州老窖就已宣布丢了1.5亿存款,没想到,才过两个月,非但之前的存款没有找回来,如今又有3.5亿元银行存款异常。
我国已发行超过4亿张信用卡,每年通过信用卡交易的资金总额超过13万亿元。在多数人看来,关涉“钱袋子”的信用卡象征着安全、私密,用户隐私信息也会受到严密的保护。
但记者调查发现,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颇为严重,一条条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隐私的信用卡开户数据,在网络上形同“赶集”公开贩卖。
记者使用QQ群查找功能,搜索“电话销售”这一关键词,找到约200个有“数据交流”功能的QQ群。搜索“银行数据”,参与人数多达数百人、交易活跃的群至少有30个。据介绍,这些正是信用卡信息交易的“黑市”。
调查发现,在微信及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电话销售交流圈”“销售行业资料群”也大量存在。多位“信息贩子”均表示,可以“按地区定制,先试用后付款”。此外,根据个人信息“品质”的不同,价格也分为“三六九等”,每条价格从2分钱到5元钱不等。
例如,最新信用卡开户数据按照0.5元一条出售;已经出售过一次的二手数据,可以便宜到0.35元每条;部分高端客户如金卡、白金卡持卡人信息每条售价则高达5元。借助网络聊天、支付工具,买家从下单到得到这些信息,交易全程仅需数分钟。
26岁的李林是江苏淮安人,在滁州市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1月5日上午,李林通过电脑查询银证账户余额,一查吓一跳——自己银证账户里居然多出500多万出来。平白无故多出这么多钱,小伙子推测很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李林换了一台电脑,再次登录网银,查询余额,整整八十个亿!为证实账户上那一长串“零”,是可以消费的钱。李林先是通过网上转账,将10亿元从银证账户转入储蓄账户。后来,又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转了一元钱到支付宝账户,都成功了!“这说明,这十亿元是可以消费的。”眼看自己成了亿万富翁,李林却很淡定,因为他知道钱不是自己的,肯定是银行弄错了。
果不其然,当晚11点,账户上多出来的巨款被银行划走。此时,小李既感到如释重负,又有些不满:“我这是私人账户,这钱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小伙带着疑问向银行求证,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当日因为银行系统升级,可能造成系统错误。同时,工作人员也向小李表示歉意。
这个天价错误,也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人疑惑:个人银行账户里的钱,想划走就划走,那么密码还有什么用!账户还安全吗?
多则上亿,少则百万的巨额存款,从银行里消失了。没有短信提示,没有电话告知,几乎没有任何征兆,钱被神秘地转给了陌生的第三方。这样匪夷所思的遭遇发生在至少三位南京储户身上。
“感觉被打了一闷棍。”南京储户王炎形容当时看到ATM机显示余额时的感觉。2013年6月、7月和2014年1月,他分三次在中国银行的苏州相城支行和昆山蓬朗支行柜面开卡存入2500万、3600万和4000万,共计1.01亿。待到2014年7月,王炎在南京市奥体支行ATM机取款时,柜员机显示余额不足——银行卡内的亿元存款总计只剩一百元。
而另两位储户,杨东于2014年2月22日存入中国银行蓬朗支行200万元,29分钟后,钱被转走;同样29分钟后,马爱玲存到该支行的500万元也被转走。
诧异中的王炎随即到银行大厅查询,查询的结果加剧了他的恐慌。存入相城支行的6100万元被转入名叫邱爱玉的个人账户,而存入蓬朗支行的4000万被转入法定代表人为丁天立的对公账户:苏州援朝商务有限公司。
不同于王炎,杨东和马爱玲则是通过来自苏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的电话才获悉巨款消失。
对于款项的转账对象邱爱玉、丁天立,三位储户均称,闻所未闻,“根本不认识”。
发现存款失踪后,王炎赶到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投诉。该分行行长最初认为这不可能,安排其下属“三天内解决这一问题并半天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进度”。但是王炎没有等到电话。
等到2014年9月,再次交涉时,苏州分行的两位工作人员建议他直接去起诉中国银行。
“为什么要我起诉银行?我的钱是经柜台工作人员存入银行的,怎么需要通过起诉才能拿回来?”王炎说。
2014年12月19日,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相关人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确认巨款被转账的事实,并称公安部门已经立案,江苏省银监局、中国银监会已介入调查,事情的真相尚待进一步调查。
而该行蓬朗支行的行长已经投案自首,一桩发生在银行系统内部的金融案始露冰山一角。至于受影响的规模,苏州分行工作人员承认,“可能不止这三位”。
银行如此“大意”,恐怕不会让客户放心。相信不少人曾在某银行的大厅内见过有人在柜台查到自己银行卡内的余额与实际不符的崩溃情景。本来很放心地将钱和信任存到银行,结果存款不翼而飞或是出现意外,怎能不让人崩溃?对此,银行一句“抱歉”恐怕不是客户最想得到的答复。
□摘自《南方周末》“新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