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历史上真实的“格林童话”

2023年09月06日

格林兄弟

格林童话大多来自民间故事,因为血统来自民间,格林童话最初的版本中不乏暴力恐怖的成分。最近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德国与比较文学荣休教授杰克·基普,将初版的格林童话第一次翻译成英文,就让不少人大吃一惊。格林童话自1812年推出初版第一卷,前后经过7次修订,第7版才是如今大家熟知的版本。

格林童话产生于德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时代。在18世纪,以赫尔德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主张从发现民间文化入手,重构德意志民族文化,掀起了一股浪潮。

海德堡浪漫派的领袖人物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为了打破当时法国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德国近三百年来的民歌收集整理出版。格林兄弟正是响应布伦塔诺的号召,开始收集民间童话。

雅各布·格林比威廉·格林大1岁,哥哥内向严肃,弟弟则随和忧郁,互补的性格让他俩相处融洽,大半生形影不离,在同一间屋子里工作。格林童话原名是《儿童与家庭故事集》,是他们对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副产品。格林童话与以往同类童话集最大的不同就是,还附有长长的注释,一一注明故事来源,还会寻根溯源,因此,他们被认为是民俗学的奠基人。

初版《格林童话》未能像格林兄弟预期的好评如潮。格林童话并非仅为儿童所作,但当出版后中产阶级和他们的孩子成了主要读者,兄弟俩开始考虑迎合时代潮流做出改动。

首先是剔除过于暴力血腥的故事。《灰姑娘》的结尾,两个来讨好的姐姐被鸽子啄瞎眼睛,《六只天鹅》中恶婆婆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成了灰……虽然恶人最后得到了惩处,但过程比较触目。这大概和日耳曼民族的性格、传统也不无关系。其次是净化童话,去掉暗含的情色成分。《傻瓜汉斯》中,主角能通过意念让公主怀孕。《青蛙王子》中公主在青蛙变回帅气的单身汉后,与他共度良宵。另外一些不合时宜的表达也被更改。初版中嫉妒白雪公主的美丽、不择手段要杀害她的是她的生母,第二版中将迫害者的身份改成了继母。最终版本的其他14篇童话,狠心母亲的角色都被继母取代。有历史学者指出童话中的“历史的现实主义”,考虑到当时的医学条件,分娩死亡是妇女的主要死因。鳏夫通常会再娶,而继任妻子发现自己的孩子必须与前妻留下的孩子争夺有限的资源,恶毒继母就成了民间故事比较突出的素材。

从初版到最终版最大的变化,是威廉对文本坚持不懈地打磨润色,格林童话的语言风格时常受人称赞,简单精练,又生动自然,文学性越来越强。直到1859年威廉逝世后,修订才画上句号。

格林童话在第2版,也是改动程度最大的一版后开始畅销。其实更应该说,不是格林童话选择了孩子,而是孩子选择了格林童话。它能被中产阶级很快接受,背后还有一个历史原因。当时工业革命催生了中产阶级,人们纷纷离开农村,那些曾经依靠口头流传的民间童话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格林童话集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格林童话作为人类童年不可割舍的部分,构建共同文化记忆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作为一种经典文本,被解构被颠覆。

女权主义者就曾向格林童话开炮,质疑它有性别歧视。她们总结故事的基本模式为“女孩好骗无脑,男孩拯救一切”,最后一刻救公主于水火之中的,必然是那踏着七彩祥云而来的王子,体现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度。

格林童话甚至被批涉及反犹情绪。《荆棘中的犹太人》中的主角让一个犹太人在长满尖刺的灌木丛中跳舞,还用“肮脏的狗”等词辱骂他们,这个犹太人是个小偷,最后惨遭吊死。德国历史学家克劳斯·费舍尔在《德国反犹史》中认为,格林童话是塑造思想的强有力工具。

格林兄弟的初衷确是为了打造德国人的民族意识,起过积极作用,但无法阻碍这些理论被纳粹所利用。纳粹用格林童话做宣传工具,《小红帽》被他们解读为:象征着在犹太狼魔爪下生活的德国人;灰姑娘的“雅利安”血统让她优于两个血统不纯的继姐。也因于此,二战后,同盟国曾一度把《格林童话》从一些学校的课程中取消了。

在中国,1903年格林童话第一次被译介进来。当时梁启超等人倡导通过引进西方小说改进中国国民性,儿童读物也被看作是通过教育影响民族兴亡的书籍。1949年后,格林童话也遭受了阶级斗争的冲击。童话中愚蠢的农夫被认为是丑化无产阶级,聪明的王子则是给统治阶级贴金,而最后那些来自不同阶级的“被损害者”只要善良都会幸福,“这是贩卖超阶级人性论”。

2005年,格林童话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超越地域时空的魅力,也许正得益于隐匿在字里行间人类所共有的集体无意识。对它的解读、演绎、再创造,历久弥新,就像小红帽永远走在未知的冒险途中。 □摘自《国家人物历史》

上篇:中国人为何被称为“龙的传人”?
下篇:十九世纪中国影像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2/20150204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2/04/11436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