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人因梦想而伟大

2023年09月06日

生命之伟大是值得每个人珍爱、尊重和敬畏的。生而为人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因此种种的人生历程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画卷。认识王庭德是在陕西省残疾人作家协会成立大会上,录音、照相、跑前跑后,虽然身材矮小、腿脚行动不便,但他积极工作的热情和认真投入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会后合影,远远忙碌的他被人叫过来站在了第一排,那种喜悦淡定而又羞涩的复杂表情定格在了那一瞬间。

有人说:缘份是本书,翻得不经意会错过,读得太认真会流泪。这次与小王相识就是一种缘份,让我开始关注他,方才了解到了一个侏儒青年艰苦奋斗的不凡故事。庭德出生在陕西省旬阳县铜钱关镇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智障残疾,母亲双目失明且智障,他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2岁时一场高烧使他又落下了身体的残疾,以至成人时身高只有1.2米,手脚畸形,劳动或行走都很困难,童年备受歧视、嘲笑和冷落。然而他不甘心,内心一直有自己的梦想。无钱上学,他就天天趴在村小学教室的窗台下偷听老师讲课,两年如一日,终于感动校方使他走进了学堂。初中时他的处女作《跋涉的生命》在《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上发表,从此,他立志要用手中的笔为自己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不愿靠人施舍生活,为了生计,当过洗碗工、卖报郎,做过乡村报道员、摄影师,也做过打字员和网管,后来由大都市一家企业办公室副主任转变为创业达人……生活的苦难坚定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经过无数次打击,这位残疾小伙始终没有气馁,经历了10年寒窗苦读和努力,发表了700多篇通讯稿件,被称为“侏儒记者”;在《中国残疾人》、《江门文艺》、《辽宁青年》、《文化艺术报》、《陕西文学界》、《安康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70多篇、共计13万字的诗歌散文,创作了一部13万字的自传体作品。被评为“残疾人优秀作家”,当选为陕西省残疾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细读庭德的书稿使我多次落泪,尽管他经历了诸多艰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和泪水,但他没有气馁,书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坚韧而执着的追求,是他身上所体现的不懈奋斗精神。他平静地写道“生活中难免有苦辣酸甜,有风雨波折。要想拥有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请给自己一把钥匙,打开心灵上的枷锁。诚如美国作家梭罗说:不管你的生活多么卑微无奈,都必须勇于坚强面对它——正如所有人门前的积雪都一样在春天融化。”在生活面前,王庭德无疑是一个经历了精神升华的胜利者。

和小王接触多了,也有了邮件和短信的相互交流,我逐渐发现他身上具备许多优良的品质。尽管他在常人眼中还属于弱势群体,还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他自己从未自暴自弃,他说“从艰苦中走过来后,除了写作,我更渴望去帮助别人,把社会给予我的关爱与帮助,一直传递下去……”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他常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他曾经激励一位在车站乞讨的女孩找到了自尊和方向;他写报道救助患病学生;给残疾青年捐款安装假肢;向汶川、玉树地震以及安康“7·18”洪灾捐款……

庭德说:我想出版我的自传体,以此来证明我在这个世间存在过,也奋斗过,也在努力回报着社会。这是一个普通青年的朴素愿望。在书中,他平静地讲述苦难,没有悲戚;欣喜地描述被关怀,充满感恩;坦然地面对一次次挫折,没有抱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王庭德以自己的真实经历、朴实的文笔、智慧的语言展现的一个农村侏儒青年的奋斗故事。只要敢于直视自己,都可以平视这个世界,而无须仰视。

正如他所说“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像一只雄鹰,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庭德因梦想而伟大,我为庭德喝彩,祝福他飞得更高更远!也希望读者能从庭德给我们的启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心中美丽的梦想。 □齐雅丽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上篇:胡乔木与汉译名著丛书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2/2015020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2/05/11440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