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何中国动画人再也拍不出《大闹天宫》

2023年09月06日

当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到300亿的庞大规模时,儿童电影却鲜有佳作的现状的确令人感到惋惜和痛心。每年的暑假和寒假档期,本应是儿童电影大展身手的时候,可我们的院线中则要么是好莱坞大片或“山寨”国产巨制,抑或就是低幼的国产动画。国产动画到底怎么了?

求精求变,造就半世纪前国产动画巅峰

回溯中国动画片的发展,会发现求精求变才是国产动画得以立足的根本。20年代初万氏兄弟四人成立了长城画片公司,立志于发展中国的动画事业。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更是带动了这一时期动画片的飞速发展,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上很多的第一次,皆在这一时期完成。《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孔雀公主》、《大闹天宫》等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诞生。

图钱图快,新世纪国产动画跌入低谷

90年代之后,随着国外动画的大量涌入,动画电影人才的流失,以及电视机的普及,国内动画的制作多转向了电视动画作品,《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等等便是个中佳作。直到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长片《宝莲灯》在全国范围的上映,才标志着新时期以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化转型开始。但2000年延续了《宝莲灯》制作模式的《马可波罗回香都》在市场上的失败,则再度打击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激情。

错误观念导致低幼风劲吹,前景堪忧

显然,国产儿童电影和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如今都不尽如人意,相对于国产儿童电影而言,国产动画对市场的敏感度更高。但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小觑,幼稚的故事、呆板的形象、粗糙的制作,有的电影甚至为了话题加入暴力、色情的噱头,甚至有媒体批评许多儿童动画电影转制成3D只为抬高票价,却忽略了3D眼镜对儿童眼睛的潜在危害。而这些,都是国产动画进入市场大潮后,创作者在市场中为追求短平快市场效益而做的短视之举。

究其原因,这恐怕要归结在国人对动画片以及儿童的态度之上。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就应该去看动画片,很多创作者也将两者画上了等号。可是看看动画产业最发达的好莱坞和日本就知道,动画片(比如宫崎骏作品)才是最容易做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类型片。所以,这个顽固的旧观念一天得不到动摇,国产动画片的低幼病,就一天得不到改善。 (滕旭)

上篇:西安女孩的钢管舞青春
下篇:每周一词:《孔子画传》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2/2015020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2/06/11444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