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德
年关将至,是外出的游子回家团圆的时候了,我们村里的打工仔们陆续回家过年了。年一过,他们又将踏上征程去寻找理想了。偌大一个村子里也仅剩下翘首以待的老一辈和下一辈了。
他们就像一群侯鸟,编织着美好的梦,向着各个陌生的城市里飞去,在那里寻找梦的归宿。进入了腊月,又陆续地从各个城市的角落里飞回故乡,带回了陌生城市的气息,把城里的“洋气”带到乡里。这些气息里,有夹杂着乡音的“外地话”,比如说,在北京打工的,说的是“京腔”,在河南打工的,说的就是河南话,家乡人称这种变了调的话为“改腔子话”。而更让我们感到城市气息的就是,前年村里的打工仔小胡从外地带回一个打扮入时的姑娘,据说是大城市的,“大城市”是一个大概念,具体的小地名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村里人都认为,除村以外很遥远的地方,应该都算是“城市”,尽管这姑娘今年没有再来,但村子里还在羡慕地议论,小胡有一个城市媳妇,为咱村里人长脸了。记得去年我表哥带回来了一套高档的电器,有组合音响、大彩电、VCD等,一回家左邻右舍的男男女女都赶到他家去看热闹。而只要有一个打工仔带回来一件新鲜的东西,就很快会在村子里刮起一阵“流行风”。进入腊月后,村子的上空就布满了强劲舞曲的声音。这样的城市气息吹进了山村,谁说乡里大不如城市呢?
那些新潮的打工仔们穿着时尚的衣服,在村子里闲逛,或凑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或是转着圈儿喝酒,操着南腔北调的话,比较一下挣钱的多少,交流来年的去向,谈论谁没有回家过年,各自吹着自己在外的经历。一张张充满醉意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这时最快乐的是孩子们,他们穿着从远方带回家的新衣服,吃着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追逐在打工仔们身边。有时他们会谈论一个共同的话题,说外面的钱好挣,一天好几十、上百块,但就是不好往回带,或花销太大,或老板克扣,或看谁去的地方更好,来年好跟谁一块去。总的来说,如果今年不行的话,明年好好干一年。他们从不气馁,总会把希望寄托在来年,寄托在一个新的陌生城市里,去寻找他们新的理想。
是过年把在外的游子召了回来,也是过年把他们驱赶到了各个城市的角落,但也是他们在一年又一年地改变着家乡,也改变着自己的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