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吊灯笼

2023年09月06日

□王祖文

吊灯笼是陕北春节的民俗,尤其在乡村,家家户户少不了,将传统的春节映照的格外光亮,年味因灯笼而别有趣味和情调。

旧时的灯笼,是一个简易的木制方框,外表用麻纸糊成,里面置放一盏煤油灯或者麻油灯。在外面的麻纸上一般写着“灯光普照”四个字。

吊灯笼一般有两种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是在窗户上面事先固定一根细丝线,灯笼挂在上面置于窗户正中。也有的人家在窗畔上面压根木棍,在木棍上绑根绳垂到窗户上,然后将灯笼挂到绳上置于窗户正中。

过年吊灯笼的民俗含义是什么?想来与燃鞭炮驱逐吓跑“年”这种怪兽有相同寓意。随着岁月地更替和世事沧桑地变换,吊灯笼更多地赋予百姓祈求光亮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吉祥的生活的含义。从形式上而言,吊灯笼有一种烘托气氛、渲染热闹、营造红火、呈现明亮、带来快乐的客观效果。这反映出民俗文化心理中的暖色、光亮、吉祥的美好元素和底蕴。

大年三十晚上,每家每户都要吊灯笼。这种民俗在乡村没有通电的时候,实在是道独特的风景。灯笼一旦点燃起来,一直至少要维持到第二天天明自然熄灭,有的能点亮几天。如果在除夕晚上自动熄灭是一种不祥的兆头。所以,里面的油要保持饱满,里面的捻子要尽量保持耐燃,人们非常智慧,灯笼做的足有一尺深,麻纸糊得结结实实,不留任何缝隙,所以风一般是吹不灭的,这样自然就能保持至少一夜的光亮。

一般追求美的庄户人家,还会在灯笼的下面粘一圈红纸穗穗,还有的会在灯笼的四面张贴红窗花,来年是什么属相的年,就张贴什么属相的窗花。这样,灯笼就有了红的色彩,彰显出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盼,将“中国红”的色彩和寓意映照出来。

除夕深夜,农人有夜观天象的习惯。他们会独自默默走到山头上,通过观测星星位置的移动尺度来判断来年收成的好坏、生活的吉凶。回头从山顶俯瞰乡村,这是多么美好的人间仙境啊!村庄四周,一排排、一层层,从山腰排到山谷,从前村排到后村,到处是明亮的灯笼。这样的风景只有在这样的夜晚才能看到。这样的风景乡村独有,是诗意的彰显,是梦幻的写真,是对未来通电生活的提前相约,是人世间少有的风景画,是过大年乡村的幸福图。

天空繁星闪烁,地上灯笼普照。天上地下,星光灯光互相辉映,成了人间仙境。可惜,那时村里没有摄影人,没有照相机,没有摄像机。这种美只属于乡村,属于乡村的大人孩子。他们的眼睛就是照相机,就是摄像机,他们不知不觉间在最好的位置将这样的美景照下了,摄下了,他们将这样的风景永远珍藏在心中。

现在,照相机、摄像机几乎遍地都可以找到的时候,这样的风景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们的乡村通电大概有20年了,自从通电以后,人们都用一颗灯泡代替灯笼,早先木质的灯笼连影子都找不见了。

吊木灯笼的民俗就这样消失了。但是在我的内心里,灵魂里,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我都会在心灵里吊起木灯笼来,我期盼每个人的心灵都是永远燃亮的红灯笼,发出照亮世界的光。我期盼每户家庭,每位熟人平安吉祥,我期盼我们的祖国美好富强。

上篇:春意
下篇:记忆中的“年味”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2/2015020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2/09/11449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