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谁来搭救春晚

2023年09月06日

人们对于春晚如此爱恨交加的态度,其实就是对于动荡的变革时代新兴而驳杂的大众文化的态度。如今,骂春晚是一种时尚,吐槽是春晚的后遗症。但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大众文化潮流中,哪一种样式,哪一种形态,也抵不了一年一度春晚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客观地讲,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长期、高潮期和跌落期,总有难以违抗的周期和规律。长达三十余年的春晚,已经过了它的鼎盛期,近几年更显疲惫不堪。去年换导演冯小刚,换主持人张国立,今年又越洋请回董卿,走马换将,只是换脸难以更换春晚已经约定俗成且形成惯性和固化的基本框架与内容,涂抹再厚重的粉底霜,也难掩春晚疲惫老化的面庞。

而且,随着春晚在中国人春节期间的位置与作用的重大,关心它的由上到下的人也就越多,虽说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却也容易水多浇死了花,木匠多了盖歪了房。春晚就是大年夜端给大众的一盘热腾腾的水饺,水饺的馅已经调制就是那老几味,换饺子皮,哪怕是在皮上再捏上漂亮的花边褶儿,也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因此,春晚谁来搞都难,无论换哪位导演,无论请哪位主持人,无论上哪位大腕演员,更无论增添何种声光电的高科技和现代化舞台效果。

其中语言类的节目更是难搞,演创人员身心疲惫,观众众口难调,舆论批评口味又逾年见长,连续多年,积劳成疾,花样难以翻新。以前有陈佩斯、朱时茂;后来又有赵本山、赵丽蓉;再后来请来郭德纲和新人,走马灯一样,也已经是磨出的老茧,难以点成美人痣。人们如此关注的语言类节目,不过如中国足球一样,成为一台晚会的软肋。即便把陈佩斯再请回来,看他新近在电视剧《好大一个家》中的程式化套路的表演,便知道断然难挽春晚的颓势。

谁能搭救已经如此疲惫不堪的春晚?要我说,谁也搭救不了,时代在发生变化,真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为新时期大众文化的代表——春晚,已经完成了它历史的任务,它现在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怀旧般日渐逝去的形式存在。它已经很难完成新形式与内容的蜕变。 □孟迪

上篇:您的网络昵称违规了吗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2/20150209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2/09/11449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