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铜川矿业王石凹矿为牢牢构筑矿井安全生产的“大堤”,着力在“情”字上做文章,把用“情”营造的安全文化与各项规章制度有机融合,封堵危及安全的“蚁穴”,严守安全生产的红线、底线。
用“友情”敲警钟。该矿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一改以往说教、填鸭、灌输式的念文件、学规章安全教育模式,推出“案例式”教育模式,融入大量的亲情元素,较好地激活了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内驱力”。矿安监科把矿井历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编成《事故案例汇编》,下发到各单位让职工们学习,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学习会等时间,开展事故案例讲评分析活动,让职工们走上讲台轮流宣讲,从事故中汲取教训,从案例中深刻反思、剖原因,结合岗位实际与感想,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教育工友,让大家真正从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让一次次的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成为震撼心灵的思想“洗礼”。
带“热情”去上岗。该矿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积极培育网络、电子屏、板报、文化走廊、井下大巷等安全文化阵地,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建立安全文化教育室,不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参观学习,成为职工增强安全意识的全天候“氧吧”。“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幸福”等一大批简洁明了的安全标语、牌板醒目的悬挂在工业广场,副井上、下候罐室,文化长廊等地,使职工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安全熏陶,增强了职工参与矿井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该矿组织一线职工自己动手,根据自身岗位特点,提炼编写个性化安全警句,量身打造自己的“安全格言”,把这些“安全格言”挂在醒目位置。职工每次上岗作业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叮嘱”,让职工们用安全的话叮嘱自己,用安全的标准衡量自己,用安全的职责监督自己,有效增强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时刻将“安全”二字牢记心间。
用“亲情”筑防线。该矿开拓思路,从细节出发,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主动把家庭亲情引入安全生产。把安全防线延伸到生产之外,把安全堡垒筑牢在职工家中。常读“晴雨表”,洞察职工的心理变化。常谈心、常家访、常打电话成了该矿组织发挥优势,与职工家庭沟通的桥梁。该矿在每个区队职工学习室都设立全家福专栏,建立职工家属信息档案,并坚持定期走访职工家庭和谈心制度,矿女工委女工协管员定期到职工家中与矿嫂促膝长谈,让“贤内助”对爱人多一些理解、体贴和支持,吹好“枕边风”,积极发挥家庭“大后方”的阵地作用。“每当爸爸下班没准时回家,妈妈就很担心,我就会在心里一遍遍地默念,爸爸平平安安,爸爸快点回家……”这是矿工子女在安全慰问活动中读给爸爸们的《一封信》,孩子用童心童语叙述了安全对他们的重要性,也激起了广大职工的深深共鸣。 (田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