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场不该发生的“风波”

——韩城矿务局因公殉职职工公墓“被迁”始末调查

2023年09月06日

(上接一版)

到底哪个环节出了岔子

据悉,早在2月4日下午,韩城市公安局龙门派出所接到矿务局职工报警并到现场调查,在得知开挖公墓与征地有关,便告知家属先与龙门镇政府协商,不行再走司法程序。然而反映了几天后,龙门镇政府一直没有正面答复。这才使得职工家属向媒体求援。

对于此事,龙门镇政府也感到“冤枉”。据称,去年12月23日,镇上曾在韩城矿务局机关和矿务局所属的各个住宅小区张贴了通告,称:“拟在龙门镇108国道东西两侧,各建40余亩的综合服务区。凡在国道两侧的坟墓,务必在12月23日至12月31日,全部自行搬迁,如有延误,后果自负。”随后,这则通告也在韩城当地媒体刊发。此事也得到了韩城市委宣传部高部长的印证。

事实上,看到通告后,一些亲属也找到矿务局反映,矿区工会也曾与龙门镇联系,协商迁坟事宜。期间,一些公墓先后被亲属迁走安置,同时也有28户亲属不同意迁移。之后,便发生了公墓被迁移的事件。

施工方缺乏沟通酿事端

韩城矿务局此前也曾表态,公墓主要是安置因公牺牲、殉职的职工,这些人都是对国家建设有贡献的,不能随便迁移,应当重新选址、妥善安置。期间,与龙门镇和渚北村多次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据韩城市委宣传部高部长透露,挖坟是由村上组织实施的,从1日开始进行,3天里先后用挖掘机挖开了31座坟墓和土包,只有28座有尸骨。整个挖坟过程他们都拍了录像,清理一座,收集好尸骨并编号,然后重新安置在另一块坡地上。

对于龙门镇和渚北村的做法,亲属认为,迁移坟墓跟安葬一样,应选个日子,祭奠后再迁移安葬,这样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也能慰藉后人的心灵。亲属不在场,墓地就被强行挖开,谁能保证亲人的尸骨不会被弄错。

政府致歉达成和解

就在职工上访以及媒体参与报道此事之后,韩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两名副市长及市政府办和龙门镇相关负责人组成公墓迁移善后工作组,与韩城矿务局工会进行沟通协商。

2月8日,双方工作组经过一个下午的研究协商,达成共识和解决方案:确认了新旧墓地进行永久性置换,政府随后配合办理相关手续;双方工作组共同与家属见面,向亡者家属道歉,并就迁坟相关费用与家属协商;由双方参与共同组织对亡者举行祭奠仪式;双方工作组全方位做好家属诉求的解答工作。2月10日,由当地政府出面,部分职工家属代表还到新选的墓地进行了现场查看。

记者就此事在韩城市委宣传部做了进一步采访。据宣传部透露,韩城市委专门就龙门地区坟墓迁移事件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称该事件的发生,暴露出龙门镇在迁坟过程中,存在情况底子不清、责任不实、措施不细、协商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市委对龙门镇党委、政府提出严肃批评,通报全市并责成:一是由主管市长具体负责,龙门镇抓紧与陕煤韩城矿业公司衔接,做好新旧墓地置换等相关事宜。二是由龙门镇党委、政府公开向墓主家属道歉,并就迁坟相关费用与陕煤韩城矿业公司和家属协商善后工作。三是由龙门镇党委、政府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对负有责任的龙门镇党委副书记白俊辉暂停工作。由市纪委牵头,对此次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至此,这场“风波”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职工群众的气慢慢开始顺了,也逐渐做出了让步。

记者手记:

强挖因公牺牲、殉职职工的坟墓,从情感上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假如我们的基层政府心中想着百姓、情牵民众利益,那么职工群众便不会“多事”,政府的经济建设和各项民心工程,才能够真正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而这不正是各级政府征地搞经济建设的初衷吗?

本报记者 兰增干

上篇:铁路人:为了帮助千万个家庭团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2/2015021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2/12/11464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