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来自我省的相声演员苗阜、王声有望将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上表演反腐题材的相声。据悉,该反腐相声讽刺尺度之大,涉及题材之敏感,堪称春晚三十年来之最,许多网友表示十分期待。这段反腐相声是否真的“尺度很大”,只能等到除夕晚上才能揭晓。
相声是一门讽刺的艺术,讽刺本是相声的鲜明特征,可为何相声重拾讽刺却成了新闻?这是因为当前不少相声失去了讽刺。相声失去讽刺,与不敢讽刺有关。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说过,“相声本身是讽刺的艺术,但现在相声创作不敢讽刺,否则就会上纲上线,对号入座。你讽刺一个处长,全国所有的处长都不干了,这就更别提局长了……甚至你说年轻人不好,年轻人也都有意见,那相声演员还能拿谁讽刺?只能毁自己了,这个就很低下,也很可悲。”讽刺处长是否得罪所有的处长需要厘清,但是,如果连讽刺一名处长都不敢,相声还能讽刺什么?
相声失去讽刺,也与不会讽刺有关。讽刺不是骂大街,不是油滑,也不是掀掉筵席,同样需要生活来源,需要技巧,需要火候等等。但是现在有多少相声演员还接地气,还深入生活?南开大学教授、著名相声理论家薛宝琨,曾和侯宝林共事20多年,他说:“现在相声远离生活,相声演员脱离生活,跟他们的父辈完全不一样,他们父辈每天都在生活里,每天都在食不果腹的危机里,他了解相声,他就在那个穷人堆里,旁边是练把式的,卖膏药的,卖糖果的,他都知道这些人的甘苦。”
当然,讽刺也有高下之分,比如有的相声确实讽刺权贵了,但讽刺的是国外的权贵、旧社会的权贵;有的相声也善于嘲弄,但老是嘲弄穷人和弱者,这就陷入了误区。正如老一辈相声演员郝爱民所称,“那个时候还是有讽刺的。但那种讽刺比较皮毛。一旦涉及到政治、涉及到科级以上的干部,就很少讽刺了。”讽刺对象级别过低,又止于自嘲,不会令观众满意。
而对于表演者苗阜来说,如何在春晚上巧妙地讽刺,他接受采访时说道:“第一,过年嘛,要喜庆,逗观众乐是第一要务。第二,很多东西不能提。第三,今年所有的网络包袱不让用。”并透露他们这个聚焦反腐题材的相声,目前已有“五个不同版本,七十多稿吧。”如此打磨,能否推出精品?被严格把关之后,作品的锋芒还有多少?不管怎么说,希望寄托公众厚望的这个反腐题材相声能够带来惊喜,更希望相声重拾讽刺不再是新闻。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