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操场风大,一阵风刮过,呛人的土腥味扑鼻而来,但孩子们紧盯着舞台车的眼睛眨都不眨。台上,王后正诱骗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台下,几千个孩子紧张地摆手跺脚,大声喊着:“不要吃!不要吃!”简陋的舞台一瞬间变身强大的磁场,将孩子们向善、向美的信念牢牢凝聚,台上的演员们也因为孩子们的激动而激动,这是他们每场演出中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这是河北省话剧院在基层进行公益演出的一个场景。
该话剧院儿童剧团每年雷打不动地赴河北省基层学校义务演出100场,到今年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哪里文化资源少就去哪里,越是偏远的学校越是优先演出,剧团逆着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而上,把经典儿童剧带到了那些可能从未接触过戏剧的孩子们身边。
公演组织者说此行“受益良多”。因为他们终于有能力也有动力去做原创了!在活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没有市场,资金匮乏,演员流失严重,他们根本无心去做剧目原创,出于无奈,只能照搬国外剧本,排一些没有风险却也没有多大市场的剧目。而今,靠着流动舞台车,剧团像犁地一样将全省的校园都深入走了一遍,把演出当作最好的检验。他们边排边演、边演边改,4年来创作了针对不同年龄层受众的14个剧目,几乎每个剧目都经历了数十次轮番上演、持续打磨的过程。
河北话剧院举办的“百场儿童剧圆梦进校园”活动,探索出的是一条公益演出之路。这种公益,不是机动的“点对点”,而是长久的“铺地图”,瞄准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校园,一个也不放弃地抵达;这种公益不是以高俯低的“送”文化,而是走到观众中间去砥砺创作,与“需求”面对面来刺激“生产”;这种公益也不是靠天吃饭,坐等扶持,而是以商演带公益,为良性的自我供血奠定基础。
因为公益演出服务的对象是孩子,故而有更多特殊性的因素在考量演出的效果,也给予儿童剧创作者更多的艺术火花。例如,如何探索寓教于乐的可能性,把儿童剧的剧目创作与课本教学结合起来,发掘教材资源,量身打造课本剧精品等,这些也未尝不是公益演出探索的又一挑战。 □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