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不仅私人晒书,皇家亦有晒书会,称“曝书会”,亦成一时典雅,以后元明清皆有晒书会。宋时晒书会不仅晒书,也宴请,也有赏赐,极似文化沙龙。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闰六月的曝书会“早食五品,午会茶果,晚食七品。分送书籍《太平广记》、《春秋左氏传》各一部,《秘阁》、《石渠》碑二本,不至者亦送”。
晒书时间历代有差别,有三、六、九月晒书的,有“七夕”晒书的,也有伏天或秋日晒书的。司马光晒书,选在每岁的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设几案于太阳底下,侧群书其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清代藏书家孙庆增在《上善堂藏书记要·曝书》中记载晒书之法尤为详实,“曝书须在伏天,按照藏书柜数目挨柜晒,一柜一日。晒书用板四块,二尺阔,一丈五六尺长,高凳搁起,放日头下,将书脑放上,两面翻晒。(待晒够阳光),不忙收起,连板抬到风口处凉透,方可上楼。(用晒书板有一个好处),倘遇雷雨,台板连书抬入屋内,很是方便。摊书板上,须要乘大清早天气凉爽的时候,这样手指不会出汗,不致污渍书页。书入柜亦须在清早,照柜门书单点进,不致错混。倘有需要重新装订之书,即记出书名,以便检点收拾。曝书在秋初也可以。汉唐时就有曝书会,后有继其事者。我很是向往这样的雅集,如有同好者能聚在一起,也搞搞曝书会,那就太好了。”如此富有诗意的生活习惯,恐怕在现代社会是难以觅见的吧? □周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