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你可能想不到,手机摇一摇,就能摇出个附近的好友进行聊天;
两年前的你可能想不到,过年的红包主要是靠手机“抢”来的;
一年前的你可能想不到,会有一个专门的软件告诉你,走亲访友时“二舅家的三表姨”怎么称呼?
互联网创业的触角伸向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几乎天天都有新潮、贴心的App涌现。即将到来的羊年春节,你会和App过个怎样的年?
“减负”了,App助攻过年“预备战”
从事编导工作的何修娥,是一名上班忙得脚不着地、下班还得带孩子的辣妈。她压根抽不出时间准备过年的“零七碎八”,但离春节只有几天了,她却很淡定。
“各大电商都有年货专题,上班间隙打开App点一点,年货就搞定了。”何修娥的网购年货里,坚果和枣类占了大多数,网络品牌店不仅质量有保障,折扣力度也大。“比实体店便宜不少!”小年夜前,她的快递就都到齐了。
何修娥一家还通过App“私人订制”了春节旅行,大年初六飞三亚,机票、酒店全都用App订好,她还考虑,提前用租车软件订辆车,下了机场直接提车,在三亚来场自驾游。
网购App囤年货,出行App买机票,OTA软件订旅行、打车软件接机场……所有过年的“准备工作”,都能用手机App提前完成。
忙碌的城市生活,重压之下的白领金领,有了App的帮助,春节“预备战”的确“减负”了。
“好玩”了,年味里添了“App味儿”
80后小学教师周佳妮,两年前嫁给了老家在山西农村的丈夫。每年春节跟老公回家,最让她头疼的问题是——“二姨家的三叔,我该怎么叫?”佳妮的丈夫会忙不迭地介绍:“这是婶婶的姐姐的儿子叫表兄”“这是二大舅的三儿媳叫表嫂”……
在沿海城市长大的佳妮,对这些复杂的称呼永远也记不全,“只好年长的全叫爷爷奶奶、年轻的都喊哥哥姐姐。公婆在族里很有威望,娶了个媳妇却连称呼都不会,也是好尴尬。”
今年临近春节,佳妮却泰然自若。“下了个App,专门教怎么叫人,再复杂的关系都分分钟搞定。”这款软件号称归纳了1100多个亲属关系,“涵盖上八辈子、下八辈子,再远的亲戚也够得着。”
笔者体验了一下它的“傻瓜式查询”。先选择性别,在“称呼查找”栏目,又分为“老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儿子”“女儿”等多个子栏目,只需选择两人之间的层层亲属关系,就会依次按树形图打开。例如“妈妈的哥哥的孙子的媳妇儿”,依次点选后就会出现“表侄媳”的称呼,图文并茂,既方便又有趣。
对更多年轻人而言,App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还能让春节变得“更好玩儿”。
发红包,用微信里的支付工具,坐看亲戚朋友们抢得不亦乐乎。
拜大年,不再只是走断腿、说破嘴,美拍、汇声绘影等创意软件,可以轻松录制、随手转发专业级的拜年微视频,每一帧画面都充满创意。
年夜饭,不用再全家挤厨房,满身是油污。美团、糯米、大众点评,生活评点类App依价格、地点、菜系和评星,告诉你去哪吃;想要在家做,也可以用上门美食类App订个大厨,一起创意全新菜式……
传习了几千年的年俗,在科技的帮助下,“年”的创意也滚滚而来。 (袁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