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平
经过一个腊月的酿造,年的味道终于在三十这天达到顶点,开始沸腾起来。村里能够赶回家的几乎都在忙着贴门神、贴春联、挂红灯笼。女人在灶房忙活,洗菜洗鱼宰鸡炸肉,为正月里来拜年的亲戚朋友备办菜肴。
家里收拾妥帖,男人带领小孩携香奉纸上祖坟请先人,田野小路上你来我往,腋下夹烧纸,纸里裹长香、蜡烛。请回先人,挂上“香案”(祖宗牌位),一家老小跪倒,升烛、上香、焚纸、叩首,一板一眼。到此,一家人都回来了,团圆了。
祭拜完毕,黄昏还未完全来临,家家敞开大门,门前挂上点亮的红灯笼,家里所有的灯盏全部大开,平常精打细算的乡亲们,在过年时表现出鲜有的豪迈和大方。准备吃年夜饭前,会点燃几个双响炮、一挂鞭炮,意味着向旧年告别,图个喜庆和热闹。然后,拉出桌子挪好板凳,就可以正式吃年夜饭了。
家乡的年夜饭一般是臊子面。臊子面用上等小麦面粉压成面页,切成细丝,入锅煮熟后,捞入用猪肉臊子、盐、醋、五香调料及油炸豆腐、木耳、生姜、葱花、菜籽油、黄花菜等佐料做成的香汤制成,闻着都让人流口水。
年夜饭开始,第一碗先敬先人,碗是普通的碗,饭是一样的饭,筷子却是两根香,轻轻横在碗上。有香气从其间升起,袅袅地,有一种宗教的神秘气息。从这刻起,到初五前,顿顿如此。敬过先人,全家人欢欢乐乐吃饭。
一家人围在饭桌前叙旧话新,房间里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屋外的爆竹声已此起彼伏,连成一片了,天空也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们按捺不住兴奋,胡乱吃上几碗,来回奔跑、欢跳、呼喊,甜甜的声音在除夕的夜空中荡漾,久久地不能散去,交织成除夕欢庆的生命乐章。
一年风吹雨打的辛苦,似乎好坏都要在这个时刻兑现。我们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团聚在年迈的母亲身边,细细品味生命的滋味,体味人生的况味,沉浸在年夜饭的那份亲情氛围里。无论年味儿如何变化,年夜饭的滋味儿不变,对家、对亲人的思念、牵挂和依恋之情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