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拜年

2023年09月06日

◎千河

过年拜年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在我的记忆里,拜年是过年的“重头戏”,而且还是“系列活动”。

我的家乡在西府的小山村。五六十年代,从腊月二十三起,这“重头戏”的开场锣鼓就已敲响。男的杀猪宰羊,女的洗衣扫房,娃娃们则三五成群,在村头崖头,麦场窑边甩响炮,放爆竹,不大的村庄里就弥漫起浓浓的年味。

拜灶王。杀猪宰羊,预示着拜年这台大戏已拉开序幕,而祭拜灶王则是拜年的预演。灶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晋以后被尊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拜年要先拜灶王,据说他在年终要到玉皇大帝那里报告世间的真实情况,玉皇大帝依据实情再降福或祸给人世。因而人们先拜为敬,企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多说世间真善美;“下界传吉利”,多带回有利于世间福祉的好消息。

拜苍天。天管赐福,顶礼膜拜求福禄。三十晚上,华灯初上,在自家小院里放一张桌子,摆上香炉,放上供品,诸如瓜果梨枣、麻花麻页、香烟饼干、有的人家还会绑一只大红公鸡。净手倒酒,点燃敬香,闭目作揖,祈祷许愿,佑苍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畜兴旺。求家人健康平安,事事顺心如意。然后点燃早已堆放好的松柏枝,火光冲天,啪啪作响,把整个院落照得通亮无比。火光、火花、火焰,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日子一定会红红火火,喜事连连。

拜祖先。血浓于水。尽管阴阳两重天,但亲情的纽带万水千山隔不断,何况“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人们阖家团聚,辞旧迎新,享天伦之乐,叙骨肉情谊之际,就更加思念故去的祖先长辈。摆好牌位,挂好遗像,上好供品,点几柱香,洒一杯酒,燃烧纸钱,三拜九叩首,告慰亡灵:后辈香火不断,儿孙平安健康,日子虽平平淡淡,但上下团结友爱,勤快奋力,四季不闲,靠双手吃饭,倒也有滋有味。

拜长辈。这是拜年的高潮。三十晚上守夜守到后半夜,长子长孙就着手准备拜长辈事宜。大年初一早晨,当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起床,洗漱一毕,就招呼弟弟妹妹和弟媳、孙子孙女,先祖父祖母,后父亲母亲,向他们齐刷刷跪倒在地,问好致敬,祝福道贺。而长辈则有压岁钱派发,笑声朗起,其乐融融。天伦之乐,莫过于此。初二开始拜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乡里乡党之间的拜年,则是随遇而拜,正月十五之前第一次见面,一声新年好,一句“吃了没有?”既高兴热情,纯朴自然,又充满情意,使人心暖如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拜年的形式和内容也与时俱进。短信、微信、电话、微博拜年,不亦乐乎。但不管拜年的形式如何变化,不变的是那种新春的祝福,深深的感动。

上篇:家乡的年夜饭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2/20150218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2/18/11486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