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跨出国门奔小康

2023年09月06日

编者按

白驹过隙,匆匆一年。

羊年新年,思乡的人们终于踏上归途与亲人团聚。在此期间,本报记者把春节回乡当成一次体验式采访,通过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如实记录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

《回乡见闻》专栏将和读者共同分享老百姓的酸甜苦辣。

路灯亮了,道路宽了,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在鞭炮的喜庆声中,村民们开着私家车忙着走亲戚……乙未羊年春节期间,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万址坊村一片繁忙而热闹的景象。

关中平原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是靠什么让村民发家致富、奔上幸福的小康生活,记者顺着“年味”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在村里,记者见到了有过多次出国打工经历的王盟盟。

“春节前几天,苏文章、王正社、王军等已经出国。正月十五,王教练、王建民、王锋等也将出发。我准备5月份出国打工。”王盟盟向记者介绍了村民出国打工的情况。

王盟盟今年42岁,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万址坊村人,是村里出国劳务大军中的先行者。2009年在苏丹干了3年,2012年又去安哥拉干了2年。2014年5月回到了家乡,在短暂的“蛰伏”后,他准备今年再次奔赴异国他乡“淘宝”。

王盟盟说,村里富余劳动力主要前往的国家有苏丹、安哥拉、巴西、刚果(金)、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塞浦路斯、乍得、越南、印度、埃及等。村民王增民、王西罗、王文昌、王岁保等目前还在安哥拉打工,春节没有回来。王海平等人在越南也未回来。以前,村里出国打工的村民多在40岁以上且无技术,主要在建筑单位靠体力吃饭。近年来,出国的村民逐渐年轻化,工种也由单一的瓦工发展到室内装修所需的水、电、贴瓷等工种。

“在外国打工安全有保障吗?都是通过什么途径出去的?”记者问。

王盟盟答道:“咱村出国打工的带头人是王岁保。2003年,他去苏丹打工,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从此村里人也就起了到国外打工的念头。目前有用人单位直招、亲属带动、中介公司等几种出国打工的途径。比如通过中介公司,一般中介费在1到1.5万元,包含了押金、签证办理、岗前培训、前往国家风俗以及法律培训等费用。自己要办的除了护照就是体检,其它都是中介公司办理,只要经过技术考核就可以出国打工了。也就是说,出国打工很简单,只要记住遵守当地法律,懂得当地风俗习惯,没事少单独出行就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

“如今,生活条件都这么好了,你还要出去啊?国外赚钱很多吗?”针对记者的疑惑,王盟盟憨厚地笑了笑说:“不是说赚钱很多,主要是国外劳务吃住免费,基本都是净收入,一年有个十几万元,比国内高出近一倍,而且不存在被拖欠工资的情况。”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国外,天天都记工,也就是说一年365天都有工资拿。在国内,一年两季的夏忙秋忙、村里的红白喜事、下雨停工等让实际收入非常有限。

“目前,苏丹还有我省的医疗队在帮扶。首都喀土穆有一座中国援建的多功能影视厅,至今对中国人都是免费的。由于当地几乎没有工业,咱们村的瓦工在那边都是工程师级的水平,我们很受当地人尊敬。”在一番感触后,王盟盟告诉记者,回来建房子、装修,给老人看病、买车……这几年积攒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现在给儿子办完婚事就去苏丹,趁年轻再奋斗几年。

“据你了解,村里现在出国打工的村民有多少?”记者问道。

王盟盟心里默数了半天说:“有40%左右,在不久的将来,村里出国打工的人肯定超过50%。”

谈话中,王盟盟早已勾勒出未来几年美好生活的蓝图。

本报记者 王何军

上篇:一月份2133人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处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2/26/1148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