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短信拜年风靡全国,如今随着社交APP的大行其道,这个曾经电信运营商手中的杀手利器开始逐渐没落。与此同时,微信、微博、视频电话等更具互联网特色的拜年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新选择。
来自中国电信的数据显示,除夕短信峰值业务量与去年同比下降31.97%,中国联通除夕当天的短信业务量为10.7亿条,同比也有所下滑,中国移动虽然没有公布除夕短信业务量,但可以预测,受到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下滑也是在所难免。
其实这几年的短信业务量一直在下降,不仅仅是过节的拜年短信减少,即便是平时,也越来越少有人将短信作为必须的通信方式,这是信息时代的进步,也是任何一种业务的宿命。
由于除夕当晚的用户信息发送量大增,导致微信服务器一度出现堵塞,使得用户在微信收发信息都出现了延迟。除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拜年外,手机红包在大年初一的拜年当中也成为了主角。据了解,在不少亲朋好友群里面,不少市民选择以发手机红包的方式来表达新年的祝福。微信用户小陈说:“亲朋好友之间发的红包并不在乎金钱的多少,更多的是表达祝福。”
根据腾讯微信团队19日晚间发布的数据,2015年春晚共摇出5亿元红包。这期间,全球共有185个国家的用户创作了超过110亿次“摇一摇”抢红包动作。而抢红包的高峰出现在除夕夜22时34分,这一分钟里便有8.1亿次摇一摇互动,这背后庞大的数据流量不言而喻。
在一些广州、深圳市民看来,“今年短信拜年的人少了,利用微信拜年的人多了。”从腾讯方面了解到,从除夕0时到19时,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4亿次,摇红包总参与人数量达2000万,全民摇动超过2亿次,最高一分钟摇了4000万次。从20时到20时52分,央视春晚摇一摇总次数超过8.57亿次。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