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从常务副省长到省长再到省委书记,赵正永7年间7次到同一家企业调研,足见赵正永对北元的关注度,这对省内企业而言是极其罕见的,也足以显现省委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视程度。
府谷: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主流
北元集团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的成功,直接给了我省榆林地区特别是王凤君老家府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启示。到今天,作为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府谷,无疑是我省混合所有制经济最为繁荣的县域。
以富集的资源为纽带,府谷应运而生出由政府、国企、民企、集体、自然人等3种或3种以上经济成份构成的杂合型经济形式,其中就包含有混合所有制经济。据此前新华社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府谷有村企合作的企业或项目20多个,总资产19亿元;由府谷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与神华、陕煤等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共出资15亿元的项目14个,合作项目总投资53.63亿元;由政府和村组合作建设的项目共有16个,总投资17亿元;采用国企民企合作模式规划建设的项目共有5个,总投资120亿元;杂合型项目41个,总投资90亿元。
到2014年底,府谷县民营企业集聚的200多亿元民间资金,与陕煤、陕投等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开发的240万吨煤干馏、100万吨电石及PVC、60万吨FMTP、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2×1000万千瓦发电、4×1000万千瓦发电等11个大型项目或者在建、或者已经投产见效,占到县域经济总量的66.51%。可以说,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府谷县域经济的主流发展模式。
在榆林,我省以及西北地区第一家中外合资煤炭企业南梁矿业公司的发展历程就用实践证明了混合所有制的先进性。未改制之前的南梁煤矿装备落后、生产成本高、连年亏损,改制后,该公司借助外力,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了企业。其引资的六个股东单位都有自己的优势:外商澳大利亚华光资源有限公司是澳洲一家煤炭企业,具有雄厚资金实力;榆林煤炭出口公司拥有神府煤田在内的20.10平方公里井田,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中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资深的国有煤炭生产及经营企业,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海南京铁实业公司是一家专业运输公司,拥有铁路、港口的运输优势;宁波启甬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煤炭经营销售公司,具有市场优势;而陕西煤炭进出口公司,则占有“地利、人和”,具有争取地方政策支持的优势。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子,让南梁公司从成立之日起,便具备了建设资金有保证、生产资源有依托、运输有保障、销售有市场、管理有经验,同时还有地方政策支持等优势。公司成立后,借鉴澳大利亚契约式煤矿管理经验和神东生产规模化、技术与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四化”模式,形成了一套比较适合中小煤矿的管理模式。
榆神煤炭公司整体收购陕西地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对外转让的全部股份,实现了跨区域兼并重组,现已形成推进煤电一体化板块项目建设的趋势,具备全市煤电热整体规划、统一发展的条件。榆林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向外融资,吸收陕西延长石油投资有限公司、兖矿集团等6家公司入股,成立王圪堵水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王圪堵水库筹建及工农业供水、水力发电等。榆阳区云河化工有限公司(民营)原为电石生产企业,由于产能过剩,利润微薄,与山东滨化(国有)合资后成立了滨化绿能有限公司,新上电石炉技改项目,可使企业彻底解决资金、技术、产品市场困扰问题,每年可将20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转化成1300多万吨绿色高新精细化工产品,直接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
据榆林市委政策研究室联合调研组调研材料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榆林全市共有各类规模以上企业1827户,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111户,2013年混合所有制企业实现收入256.74亿元,占全市企业收入比重为7.6%,完成经济增加值55.7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2.0%。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合作模式有:中外合资的“南梁模式”、国资控股的“北元模式”、国控民营的“东方模式”、民资控股的“奥维乾元模式”等,这些探索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榆林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引领着能源型经济的转型升级。
省属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引领者
在与北元化工公司成功合作之后,陕煤化集团与其他民营企业的合作步伐加快,省属大型国企开始放下“身段”,关注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好、与集团业务相关的民营企业,一旦这些企业在扩张或运营中遇到困难需要寻求合作时,陕煤化集团就会及时介入,按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对这些民营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天元公司是一家拥有利用煤焦油加氢制取燃料油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这家企业由于一直面临资金困难,燃料油生产线刚刚投产1个月就停产。2008年10月,陕煤化集团注资3.39亿元对企业进行重组,并对原有装置进行技术升级,扩能改造年产50万吨,使公司一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等级最高、煤炭转化率最高的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
据此前媒体报道,陕煤化集团先后成功整合9个民营企业,涉及股东和投资人30多家,重组投资25亿多元,至少撬动了50亿元的项目资金,推动了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发展能力的快速提升、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
在此同期,作为我省龙头企业的延长石油集团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的探索也一直未停,在成功组建、重组了延长化建、延长壳牌等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后,就在今年1月21日,中国石油、延长石油和西安中立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中油延长石油销售股份公司在西安成立,标志着延长石油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又结出一枚硕果。
在有了一批成功经验之后,2009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国资委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先后制定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4个指导性文件。据此前报道,省国资委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主要借力五大途径: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二是加快股份制改造。三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四是大力实施并购重组。五是强化投资项目合作。
通过这些途径,截至2013年底,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及下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已达到354户,占全部监管企业资产总额的31.5%,营业收入的51.2%,利润总额的40%,省属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效显著,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2014年,省国资委选择了10户省属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
2014年6月,我省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39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的示范项目。选择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和天然气开发、新能源开发、文化产业共6个领域,向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放开,总投资约2704亿元。目前,我省混合所有制企业占煤炭开发总量的50%左右,占光伏发电装机的47%。
随着越来越多大型国企的试水,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进入省属企业各个行业领域。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