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如何拯救咱空巢的爹妈

2023年09月06日

元宵佳节刚过,不少人又离乡去工作了,然而你是否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自从你返回工作或入校后,心理上经历的变化?

就北京来说,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为80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8%。可以想象的是,800多万的外来人口中,父母独自在老家的不在少数。您回北京后,父母面对家里冷清的气氛会有何感受?

春节长假刚过完没几天,南京秦淮警方就接到了不少老人发生意外的警情,更有甚者,两位老人居然不约而同选择了轻生。民警了解到,这些老人大多是空巢老人,随着假期结束,儿女们各奔东西,他们的意外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对此,心理专家表示,节后空巢老人意外频发,其实是老人们患上了先焦虑、后抑郁的“分离综合征”。

“才走两天,没想到我妈就想不开了……”2月27日,江苏省南京市大光路派出所接到报警。原来,报警市民的母亲88岁了,春节期间一家人回来过年还乐呵呵的,但当天上午她再回母亲家中时,却发现老人上吊自杀了。

老人出现“节后空巢症”,从情理上看无法避免,是否有好办法来减轻老人们的困扰呢?作为子女,不能假期一结束就收拾行囊走人,应该在离家返程之前好好和父母谈谈心,在回到工作地后,第一件事就应该是赶紧打电话报个平安。子女返程后一定要及时向老人打电话报平安,最好在节后的几天内,每天都和老人通电话,转移老人的注意力,帮助他们适应节后生活。

父母最大的需求就是情感需求,仅此而已,他们宁肯苦了自己也不愿意苦了儿女。作为子女,平时要常关心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对父母嘘寒问暖,还可以利用周末、年假等机会,尽量多地回家看望父母。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为父母在当地的老年大学报一些兴趣培训班,帮助父母培养新的兴趣和爱好。

子女也可以抽空教一教老人如何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手段,让父母能在第一时间关注到子女的朋友圈,知道孩子们在忙什么,也能第一时间和孩子们在这些社交平台上做深入的交流。

除了子女的尽力外,我们不妨也教父母一些冲淡“节后空巢症”的方法。

作息冲淡法,节日期间热闹、愉快的场面和气氛淡去,老年人要马上回归以前的生活作息状态,按照以往的生活规律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规律的回归,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稳心绪,淡化节日氛围,走出“空巢”的阴影。爱好冲淡法,重拾或培养生活爱好,使自已沉浸在爱好中,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自疗法”。老年人可尽快地拾起平时生活中的各种爱好和兴趣,诸如钓鱼、散步、画画、扭秧歌、书法、棋牌、唱歌、剪纸、养花、养鱼、打太极拳等,用爱好和兴趣来驱散心头淤积的节后寂寞。社交冲淡法,老年人要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在社交中冲淡节后的心理孤独。老年人可外出探望老友,参加老年人大学、社区联谊会等社会活动,用热情洋溢、充实饱满的生活内容来填充节后的寂寞和孤独。尤其是多年未见的老友,趁着节后老人们家中都“空巢”的时机,相互间走一走、访一访。有条件的话,老年人还可以“回访”一下子女,了解一下子女在节后的工作状况。 (池海波)

上篇:猪笼锁“小偷”是法治社会的枷锁
下篇:乡村教师待遇要让人嫉妒才达到目的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3/20150309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3/09/10981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