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延长油田破解“资源魔咒”

2023年09月06日

□记者 胡建宏

国际上如巴斯夫、杜邦、BP等“百年老店”已不在少数,但我国像延长石油等百年老矿却“凤毛麟角”。这主要是国内一些企业核心价值观缺乏和未按市场发展规律改革创新,而凭主观臆断盲从所致。积极探索百年老矿科学稳产新路子,对新常态企业改革创新发展很有裨益。

资源不足 规模发展遇难题增量已难维系规模发展态势。

“打新井和旧井挖潜,使折耗、措施费用、生产运行与固定费用占比加大,仅2014年折旧折耗及职工薪酬费用就分别占到成本总额的40%和23%,可变费用仅为37%,降本增效空间有限。作为资源型企业,后备开采储量严重不足成为企业最大困局。而在超特低渗透油田采油,犹如磨刀石上找油花,甭说增产,就是稳产,形势依然严峻。”财务部经理张晓东说。

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延长油田,属世界最难开采超特低渗透油田之一。2013年累计探明含油面积4791平方公里,储量23.1亿吨。但已动用面积6347平方公里,储量25.6亿吨。

“导致动用面积大于探明储量面积的根源是多年‘铺摊子’、‘上规模’、‘拼资源’上产所致。”一位业界人士一语中的。

百年油田年产量已达1240万吨,为延长石油成功跨入世界企业500强和建设“令人尊敬的创新型国际能源化工公司”贡献突出。但多年任性规模上产,导致储量、产量、投资成本、发展空间与格局等结构性矛盾凸显,依靠规模扩张、资金投入

纵观兴衰教训 寻觅破解良策

国内因油而兴、因油而废的例子不胜枚举。1959年玉门油田原油产量已达14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1%,但1999年产量已跌至52万吨。曾经辉煌老君庙油矿已成“空城”,职工居民流离失所。

“因油而兴、因油而衰轮回在华北、中原油田同样上演。1979年居全国第三的华北油田产量达1733万吨,连续10年保持1000万吨以上,而到1987年产量快速递减,2000年12万名职工已无生活保障,只得去青海、新疆等地找活干。”时任华北油田渤海基地管理站站长李宝明说。

据悉,延长油田增量扩产,也危机四伏。2004年川口采油厂产量已达52.18万吨,但后续开发矛盾凸显,油层条件急剧恶化,由于注水和新技术推广程度低等,到2014年原油产量已不足30万吨。

为什么中国能源企业就不能延缓因油而兴、因油而衰的厄运,稳住石油产能急速下降的窘况?

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张群正指出,这是因为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阶段,其发展规模程度未能遵循发展规律,而凭主观臆断盲从所致。资源企业面临资源魔咒不可避免,中国能源企业尤其如此。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梳理玉门、华北、中原油田等兴衰轨迹不难发现,不注重创新驱动、科学开采给企业带来损伤是致命的。因此,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有序发展,才能避免这一魔咒来得更快,拧得更紧。

转方式 破解资源魔咒

目前,延长油田就像农民没土地耕种,多产粮食无从谈起?后续资源不足,如何使延长走得更远,不重蹈过早由盛而衰覆辙,靠什么打破资源魔咒,续写新的百年历史?

集团公司董事长沈浩表示,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与灵魂,是衡量企业提升内聚力的标尺。复杂经济新常态,倒逼百年油田调挡减速,思考新的发展方式。能打硬仗,善打胜仗是延长石油面对困难愈挫弥坚的根本,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促转型,拥有百年传统的延长石油,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持续发展。

“由注重产量规模,向提质增效转变,由高投入增长,向科技进步、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型向科学精细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是延长油田的根本出路。”油田公司总经理李文明说。

集团公司总经理贺久长指出,面对当前困境,只有创新驱动,奋起直追,学习国内外一流油田勘探开采技术,转变发展方式,才能破解资源魔咒,延长价值。

油田公司董事长杨悦表示,以“人、井”要素为突破,以“关爱员工、呵护油井、发展延长、奉献社会”为价值取向,着力打造人本文化和油井文化,提升软实力与员工综合素质。把党建、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积极实施“东部缓递减、西部硬稳定、南部快发展”的党建文化管理工程,才能促进转型发展。

上篇:没有了
下篇:我省名牌产品增至558个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3/13/10997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