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夺走上海交警生命的不止凶手一人

2023年09月06日

3月11日下午,上海交警茆盛泉在执法过程中突遭一司机拖行,不幸身亡。而肇事者孙浩杰,经营着一家网络公司,与茆盛泉一样,都出生于1983年。

当《新民晚报》记者采访孙浩杰时,这位在很多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依然抱怨,“很多车也是这么走的”,“干吗盯着我,刁难我?”事发第二天,当记者来到出事十字路口时,发现依然有很多车在强行左转,所犯错误和孙浩杰一样。

民警执法不幸牺牲,理应受到尊重和缅怀;肇事者违法驾驶犯下命案,自有法律给予惩处。这些再明显简单不过的道理,想必乃人之常情,然而,就像那句名言所说,“魔鬼在细节处”,这起悲剧的根源远远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肇事者孙浩杰被抓后面对记者采访,依然认定那位交警是在“刁难他”,抱怨的背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在或多或少地违法违规,已经成为习惯;第二,在违规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被执法者反而生发“不公平感”;第三,这种畸形的“不公平感”,往往成为导致悲剧发生的刺激因素。

想一想,当班上很多同学都在翘课时,唯有你被老师点名批评,你自然会冒一句:凭什么跟我过不去?当公共场所很多人在大声喧哗、踩踏草坪,唯有你被城管罚款,你自然会火冒三丈:凭什么不管别人?当很多人都在辣椒面里加苏丹红,唯有你被举报罚款,你一定非常懊恼:为什么跟我过不去……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甚至人们习惯成自然,一旦当自己遭惩时,从来不问自己错在哪里,而是迁怒于规则和执法者。这样的“不公平感”越来越多时,会进一步互相传染、变化,就会形成一种扭曲的价值观、是非观:我们每个人都在痛斥潜规则,可是生活中却常常不由自主践行潜规则;我们每个人都呼唤公平正义,可是我们却不知不觉在生活中销蚀着公平正义赖以成长的规则。于是,执法往往陷入一种悖论:在一部分人眼里是捍卫法律,在另一部分人眼里是“刁难自己”。于是,这样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欺负感”就迅速膨胀,成为激发愤怒、戾气爆发的催化剂。当下各种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很多冲突,生活中遭遇的很多矛盾,都与此有关。如果要问为什么社会上的戾气这么盛,可以说那是因为太多人心中没有规则。

肇事者孙浩杰,一个开着公司的年轻人,一位开着宝马车的经济殷实者,一位八岁女儿的父亲,仅仅因为一次再简单不过的执法,就瞬间点燃了内心深处的戾气,成为制造悲剧的凶手。悲剧的根源在哪里?相信夺走交警生命的,一个是那位司机,还有一个就是——所有破坏规则、混淆是非的人。法治不彰下,每个人都会成为悲剧的买单者。 □马九器

上篇:“刷漆绿化”是权力美学下的荒诞
下篇:立法保护无偿施救者权益给好人撑腰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3/20150316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3/16/11002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