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立法保护无偿施救者权益给好人撑腰

2023年09月06日

“老人摔倒不敢扶等现象表明,救助人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我国亟待出台有关救助行为中的民事豁免法律条款。”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应立法保护无偿施救者权益,让人们做好事的时候避免后顾之忧。

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可以说,人人都心中都有一颗善心,人之初性本善,人心都是肉长的,那么,为什么会有冷漠现象发生呢?根本原因是不敢行善,害怕行善,害怕善良之举给自己带来危害,害怕好心没好报,正是这样的“害怕”心理,才导致了沉默,导致了躲避,导致了走开。立法保护无偿施救者权益是给好人撑胆,笔者支持!

我们倡导做好人好事,我们弘扬道德精神,不能光凭嘴巴引导,不能光去教育,我们必须有强大的法律保障,法律应该是好人好事的保护伞,法律应该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法律应该是道德建设的加油站,法律应该是道德建设的铜墙铁壁,当道德建设有了法律的强大保障的时候,道德建设就能蒸蒸日上,朝气蓬勃。

道德需要自觉,更需要法律保障。王金财建议,应将救助行为免责和被救助人负举证责任,作为立法的核心内容。同时,明确规定救助人无偿救助他人而遭到的损害应由谁给予赔偿或补偿,并明确相关单位应采取法律援助、经济补偿、精神奖励等保护措施。此外还要明确规定,被救助人如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救助人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笔者认为,这些建议就是要让道德行为纳入到法治保障的轨道,做好事者应该有法律权益保障,诬陷做好事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的善心与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社会基本规则。

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笔者认为,我们的法律应该发挥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道德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当然也需要保护。我们倡导社会良好风尚,我们鼓励人们做好人好事,我们的法律就应该为其助力加油,就应该能够帮助好人扬帆远航。

我们常用“好人一生平安”来表示对好人的美好祝愿,笔者认为,好人的一生平安,不能光祝愿,必须有法律保障让其一生平安,让法律为其撑起做好事的更大胆量,这是法律应该的责任担当,也是我们弘扬社会好人风尚的人民内心期盼。

□殷建光

上篇:夺走上海交警生命的不止凶手一人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3/20150316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3/16/11002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