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唐渭河热电厂收到一封来自咸阳市秦都区渭西办志愿者服务队的表扬信,信中讲述了该厂职工李朝霞一年来利用工余时间,帮扶和照顾一名残疾人的感人事迹。
“能帮一把是一把”
李朝霞是大唐渭河热电厂运营公司灰硫运行专业的一名值班员。在同事眼中,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她普通而平凡,但在生活中,她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朝霞姐”。
一年多前,朝霞自发加入了咸阳市秦都区渭西办志愿者服务队。在一次关爱残疾人活动中,她认识了残疾人杨秀芬。今年38岁的杨秀芬因2008年的一次意外,导致下肢瘫痪,不想丈夫携子离家,她只能由养父母照顾。屋漏偏逢连阴雨,2010年6月,养父突发脑梗,养母无力同时照顾两个病人,只得离开。从此,杨秀芬无依无靠,生活陷入绝境……
“当听到秀芬的遭遇后,我心里酸酸的,刚好我家在咸阳,离她家也近,平时下班就去看看,帮忙洗洗涮涮、做做饭啥的,能帮一把是一把。”就这样,带着朴素的意愿,朝霞与秀芬结下了不解之缘。
“冷板凳”坐出姐妹情
2013年底的一天,朝霞不顾夜班后的疲惫,早早来到菜市场,因为她要去秀芬家进行第一次家访。
那天,她手里拎着新鲜的蔬菜、鲜黄的橘子和还冒着热气的包子,边走边想,妹子一定会高兴。没想到,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对于她的到来,杨秀芬不但不热情,还透出冷漠、害怕的眼神,不愿与她多说一句话。
“当时的情景真是挺尴尬的,我有点儿不知所措。她不理我,我就给她做了午饭,然后默默离开了。回去的路上,我有些灰心,但仔细一想,妹子缺少家人朋友的关怀,加上病痛折磨,所以会产生一种防卫心理,不会轻易接受一个陌生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就没那么委屈了,觉得一定要坚持下去。”朝霞回忆说。
为了打开秀芬的心扉,了解她的需要、找到共同话题,朝霞就找知情人聊天,尽可能地掌握秀芬的情况。她还特意向服务队里有经验的志愿者请教,看他们是怎么与帮扶对象交流的……
做足功课后,朝霞又去了。这一次,她手中拎的是秀芬爱吃的柚子和炸麻叶。家访中,她把秀芬当做亲妹妹,嘘寒问暖、拉家常。手巧的她还给秀芬梳了漂亮的发型,并鼓励说:“妹子,咱这么漂亮。可不能邋遢自己呀!”
这一声声“妹子”暖到了杨秀芬的心中,让她觉得这个姐和以往的热心人不一样。慢慢地,两人说的话越来越多,气氛也变得像家人般其乐融融。
朝霞知道,这个妹子接受了自己。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