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梅
当春风吹过巍峨的关山,唤醒广袤的陇州原野时,乡村就进入了春耕的季节。春寒料峭中,人们虽然还未脱去老棉袄,但是柔柔的春风足以让背阴墙角的冰雪碎了骨头,向阳的田地里已有了浅浅的鹅黄,似乎在召唤着蛰居了一冬的人们开耕。
清晨,黑白相间翘着尾巴的喜鹊一路欢歌笑语,三五成群,在吐露新芽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向人们报春。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地升腾起来了,春风吹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馥郁的芳香。圈里的老黄牛早已按捺不住亢奋的春情,不时“哞哞”地扯长嗓子叫唤着。这时,农人在石槽里倒了一背篓的麦草,多洒了些料面,一边顺势轻轻捋着宽厚肥实的牛脊背,一边絮叨着:“多吃点,过会咱就下地了。”
于是,农人扛着锃亮的犁铧,跟着脚步匀实的老黄牛朝村庄对面的坡地走去。此时,地里还在解冻,土壤里到处氤氲着清新的湿痕。农人熟稔地把辕架在老黄牛的背上,然后,用劲朝手心“呸”地唾了口唾沫,搓搓手,重重地按着光爽结实的木犁把。而此刻的老黄牛,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像是出征的勇士,没等农人喊一声“嗥喻——”,就昂着头迈开了坚实的步子,铿锵有力地前行在泛着浅褐色的田地上。犁地时,如果老牛走得慢了,农人自如地挥打上一鞭子,高亢地吼上一声,那声音响彻了田野。开犁了,沉睡了一冬的土地顿时弥漫出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
田野里,女人们低头在田畴间精心劳作着。只见,她们在饱满的种子中活上草木灰,均匀地撒在整理好的田地里,用早就准备好的藤条搭成拱形的架子,然后蒙上白色的塑料薄膜就算大功告成了。原来,这是在培育烤烟母床。记忆中,村里人育烟苗的同时,也可以借一丁点空隙撒上辣椒种子、黄瓜种子,期待着能发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久,就会有满满的收获。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路水田放水声。”清朝诗人姚鼐淋漓尽致地给我们描述了春耕时热闹、美丽的场面。“春阳送暖芳菲地,骏马奔驰锦绣程。”又是一年春耕时,农人在田间辛勤耕作,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也播撒下一年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