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薛生贵)日前,在全省工会就业帮扶暨促进就业经验交流推进会上,全省各地市在汇报10多年工会促进就业工作成效的同时,踊跃切磋工会如何应对培训促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
“三多三少”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招聘的规范和普及,更多的年轻求职者更加倾向网上不出门求职找工作,一时间,传统面对面现场招聘会逐年降温。
西安市总工会副主席冯增权说,近几年来,西安市总工会举办的免费就业洽谈会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大中型用工单位逐年减少,非公小微型单位占比逐渐增多;求职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减少,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越来越多;技能性岗位需求越来越多,普通工岗位需求有所减少。而随着西安市企业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致使“有事没人干与有人没事干”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帮扶工作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现场招聘会效果不如从前。据统计,近年来,西安市大型招聘会现场达成用工意向后正式合同签订率逐年下降。
“创新意识不强,办法不多,方法不够活。”咸阳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强说,这些年,他们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对各类企业用工情况、社会就业形势研究不深不透的问题;在创新再就业工作方法上,动脑筋不够,下功夫不多;对一些没有专业特长、年龄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推荐安置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培训就业财政补助逐渐减少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不断加大就业支持力度,各级人社部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业机制,财政资金不断向政府就业主渠道倾斜,而对工会促就业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却在逐年下降,西安市总工会就业服务中心的职介培训补贴由早期的上百万元已减至去年的不足20万元,这给开展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今,西安市各级工会组织的培训就业工作资金保障主要依靠工会经费和帮扶资金。
培训现状与职工期望仍存在差距
近年来,各级工会长期坚持的培训项目:月嫂、家政、手工编织等培训班的吸引力逐年减弱,而有培训需求的年轻劳动者更希望参加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培训。
冯增权说,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要求与职工谋职条件的不断提升,求职与招聘岗位的不断细化,培训工作整体水准呈现一定的滞后性。首先是在软硬件配套设施上的滞后。教学面积的局限与有培训诉求职工增加的矛盾;优质师资力量与有更高职业水准诉求的矛盾等,都在制约着培训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其次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不足。工会培训工作由于专业设备、配套场地、实际操作等条件的限制,自身能开展的培训工作非常有限,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配合。而目前工会组织自身与社会办学培训力量合作方面仍很欠缺。
针对以上突出问题,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周树红说,各级工会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职工满意度为标尺,突出工作重点,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形式、创新活动方式,着力提高工会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冯增权说,工会要在不断完善和巩固现有培训与就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就业品牌建设,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促进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我们将工会帮扶平台与市场机制有效对接,与专业人才公司——宝鸡第一人才网联合举办招聘会,做大职工创业就业的蛋糕。”宝鸡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冯让黎说,工会要与时俱进,紧贴需求,尽力整合社会资源,拓展购买服务项目,才能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