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建宏
日前,延长油田年综合递减率已达9.08%,年递减量达112万吨,东部总产量已不及西部原油递减量。要保持1240万吨稳产目标,就需打新井5000余口/年,消耗资源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在无新勘探资源可供开发新井的关键节点,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实施“东部缓递减、西部硬稳定、南部快发展”战略,已成为油田公司党建文化管理工程第一要务。
地处延安市志丹县的西区采油厂,是延长油田五大百万吨级整装油田之一。勘探开发面积仅为586平方千米,远低同产量采油厂区块面积。但高达8.41%采出率,远超油田平均采出率2.61%,是典型的“资源小厂,产量大厂”。
2005年,西区采油厂原油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实现延长“老八矿”石油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但后几年因“铺摊子”、“上规模”、“拼资源”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原油产量急速回落,确保百万吨产量持续稳产已成首要任务。
横向资源已经开发,纵向资源有待挖潜,稳产与后续资源不足必是西部各厂乃至整个油田公司及业内企业所要面临的难题。西区采油厂上下站在战略高度和科技角度,以创新驱动为先导,以补充地下能量为抓手,积极实施注水作业,原油产量逐年提升,2010年再次突破100万吨大关,彰显遵循自然规律与创新驱动潜力巨大。
厂长闫海滨表示,注水是国际石油行业确保开采稳产的最佳方式,是最高境界地呵护油井。规模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储备和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开采率。西区厂首先完善成立勘探开发研究所,对各职能部门重新划分,设立技术生产队(组),配备技术副职,设立动态分析、采油注水、作业管理与化验四个岗位,明确责任和作业流程,形成厂——大队——区队三级技术管理体系;其次成立新井、二压、技改、停躺井治理四个项目组,积极有效开展工作。
闫海滨说,在完善产能建设同时,西区厂还采取分区、分层、分策办法,对侏罗系延安组、三叠系延长组多套油层进行系统分析,并与周边及长庆井进行对比,提高油层认知度,实现了下组合多层开发。同时基于对油层的重新认识,在布设油井时,组织技术人员对砂体展布图、油层等厚图、油藏剖面图和储量测算表进行认真分析论证,选层选段确定新井,使新井产量明显提高。
“西区采油厂所辖油田属于低渗、特低渗油田范畴,由于油藏非均质性和开采层系不同,注水过程曾出现各种问题。通过对油水井生产作业过程监测与动态分析,着力从注水井和油井两方面入手,合理调配注采比例,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区域注采开发新思路、新方法,有效解决了油藏平面、层间与层内矛盾,实现了注水开发效益最大化。同时根据地层能量需求,对同一注水井不同注水层注水量进行合理配置,增产效果明显。如采油一大队寨科村长2区,针对渗透率、采出率较高实际,加强注水系统管理,提高注水试验,对无法注水现象,采取压力问题、主材对应关系、地层物性问题技术排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注水方法,大大提升了注水井利用率。”西采厂党委书记李顺心说。
“注好水、好注水、注水好”是采油四大队注水站的目标和要求。支部书记师军宏说,“注入岗位责任,采出人生价值”是四大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员工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实践证明,自2007年建注水站后,注水区域内油井产量递减缓慢,七八年来大多数油井产量一直稳定。
副队长杨占清介绍,随着注水重要性日趋显现,西区采油厂进一步加大注水力度,积极探索和完善科学精细注水工艺流程,逐步实现向注水自动化工艺方向迈进。同时借鉴长庆与兄弟采油厂压裂经验,大力推广控缝压裂与双封双压技术,降低砂量与排量,防止底水上窜,有效保护夹层,积极实施快速抽吸强排,减少压裂液对底层形成二次伤害,使单井日均增产0.48吨,实现了油井持续稳产。
2014年,西区采油厂原油产量再次突破百万吨(1000011吨)大关,为延长油田稳产20年以上再建百年油田,探索出一条科学稳产新路子,成为实施“西部硬稳定”的战略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