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闲暇的时间,都爱往城里数家书店里跑,逛书店已成为我不多业余爱好中的最爱。
憋上几天不上书店,结果会怎样呢?我的家庭属于两地分居型的,每周末要回山城太极岛的爱人孩子所在的一所幽静的学校,静静地享受难得的两天天伦之乐,等到回到这个城市,总有一种乡下人又回到城里的感觉,感到又落伍了一大截,又掉队了一段路。这种感觉别人是不常有的,也不会有的,起先以为是信息闭塞的原因,获取的信息少,日子一久,才发觉是逛书店的瘾发了。“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往书店里走走,心里平静了许多熨帖了几许,心如平湖似止水,那种紧迫感少了,反而生出一种无形的正能量。
积习难改,缘于喜好。不迷恋舞厅,不涉足赌场,更不会泡酒吧,在社会多元化、娱乐多元化和消费多元化的今天,仍一门心思看看书读读报来消遣,该是不合时宜的另类与一种怪异吧?很不幸,笔者即属此列,生活中也属于不抽烟不喝酒,白在世上走之徒。之所以仍保持现在这种积习难改的习惯,缘于一种偶然的机遇,是知识改变命运,让我从基层一步步走出来,一步一个脚印滚爬摸打出来,来到一个地级城市,供职于一家媒体,我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一切。以前,在基层是多么地渴望与书籍书店长相伴,这个奢望只能是假期多往城里的书店跑,或者不停地向各大出版社寻求邮购才能实现,错过了很多与书籍结缘的机会。而现在呆在城里有时间实现以前梦寐以求与书为伴的夙愿,还可以实现我手写我心,除了加倍珍惜之外,我还能有多大的奢求呢?
所不同的是,从前逛得少买得多,现在是逛得多买得少,正好相反。这很正常,以前是书籍少而“拾到篮子都是菜”,现在是种类繁多而精于选择和比较。正如生活好了小康社会了,再也没有饕餮客而是产生了不少的美食家。但钱再少,遇着心爱之书那是必定要咬牙买的,不然三五天睡不着安稳觉。多年的历练,不敢妄称藏书多好书多,更不敢宣称对书懂得多少,最起码家中有两三架藏书,色彩斑斓远胜过所有新式家具和电器。而城里书店各家经营的侧重点是啥,图书市场的热点是啥,正版书与盗版如何区别?自己还是略知一二的。我曾不止百次地向来访者推介一些好书;不止十次地写读书方面的文章,某种程度上为营造本地良好的读书氛围尽一份微薄之力,为改变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现状摇旗呐喊鼓舞士气;也曾不止百次替书店工作人员解围,帮助读者释疑解惑,譬如外地读者询问山城有没有卡通电子书籍,店员一问三不知,我建议他不妨到某书店去看看,顾客与店员都满意地笑了。
到外地出差,更是逛书店的绝佳时机。过西安,上北京,到上海,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和南京路书店,是必然光顾的地方。在那里,感受那种读书的气氛,让人迷醉。我也像年轻人一样,常常在书店久坐不起,此时,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惟有书籍让我们身心充满阳光。
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站在书店柜前利用几个晚上啃完了一部想看而不想买的大块头书,恰逢一位友人到处寻找我而又没有联系方式,他的朋友毅然决然地领着来书店寻找,正好逮了个正着。我们一起哈哈大笑,他们说是缘分,我说应该是巧遇。他们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看来我们的交谈话题更多了。我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愿闻赐教。从书店回陋室的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犹如美食家之大快朵颐,一块享受春风沉醉的夜晚,拥有滔滔不尽的读书买书谈书的话题。
□梁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