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钟洁)4月8日,东航西北分公司MU2310西宁至上海浦东的航班上,一位藏族同胞突发癫痫,乘务组迅速施救,由于抢救及时,该男子已经转危为安。
“乘务长,41K的一位中年男性旅客身体不适,您快去看看吧。”17点30分,在飞机飞行一个多小时后,乘务员王莎焦急地报告乘务长黎茵。黎茵赶紧来到旅客身旁,只见他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根据经验判断,应该是癫痫病发作。黎茵立刻请周围旅客帮助,把他抬至地板上放平,周围加垫毛毯和枕头,并迅速将一条毛巾塞入患者口中防止他咬破唇舌,再将氧气面罩放在病人的口鼻处让其吸氧。与此同时安排乘务员广播寻找医生。“我是护士,让我来看看。”热心的马女士听到广播后来到病人身边。经测量,旅客呼吸急促,脉搏每分钟131次。黎茵从与发病旅客同行人的沟通中得知,他们都是藏族同胞,之前并不知道他有癫痫病史,都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在黎茵的提议下,同行旅客与黎茵一起查看发病旅客的行李,但并未发现有随身携带的药品。经过十几分钟的吸氧治疗,旅客的病情得到了缓解,17点55分该旅客表示不需要再吸氧,并坐回座位上休息。
18点08分,就在飞机快要着陆时,旅客又再次发病。旅客的二度发病让大家尚未松弛的神经再度紧绷,黎茵和马护士再次展开救援,平躺、掐人中、吸氧……十几分钟里,她们不停地给旅客实施急救。慢慢的,旅客症状稍缓解,不再抽搐。为了方便照顾旅客,黎茵将马护士的座位调整至发病旅客的前一排,同时自己坐在这位旅客身边紧挨的座位上。“您不要担心,我们已经联系了地面医生,飞机一降落您就可以得到救治,放轻松,有什么不舒服的都可以跟我说。”18点27分,飞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降落。一打开舱门,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上了飞机,在乘务组的帮助下将旅客抬下飞机,送往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