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省工会系统深入开展“三服务一加强”活动中,围绕创建法治型工会和推进工会法治化建设这个话题,记者专题采访了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主席王衍柏。
王衍柏认为,法治型工会是工会法治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是他们当前贯彻中、省、市、区各级党委关于深化各项改革部署,优质高效做好各项工作的迫切需要,促进工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提高工会干部依法履职能力的有效手段,提升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治本举措,同时也是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心里盼望的重要途径。
结合汉滨区工会工作实际,他坦言,前几年在省市总工会的领导下,虽然在工会法治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市总工会的要求以及职工群众的期待相比较,目前还存在差距。比如,部分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相对比较淡薄,基层工会领导干部在依法治会能力等方面还显得不足。
对此,王衍柏说,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认清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上级的目标要求和职工的期待,寻找到自身的差距,才能制定切实对策,有效破解难题,真正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创建法治型工会的实效。
他们今年又将如何推动工会法治化建设?王衍柏介绍,他们将把法治理念贯穿在区总“三服务两加强”的整体工作之中,以强化工会干部法治思维为切入点,以提高工会干部依法履职能力为着力点,以维护好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落脚点,推动各项工作走向法治化轨道。
与此,他通过三个方面,阐释了将采取的具体措施:
第一,积极组织职工以及职工中的各级人大、政协等方面的代表,配合人大、政府等部门做好执法;参与政协委员视察,开展好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检查,促进执法部门严格执法,特别是要促进纠正涉及侵害劳动者报酬、社保、安全、卫生等利益方面的违法现象和问题;促进劳动法相关法规的全面执行和贯彻落实,保护好职工群众特别是一线劳务派遣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充分发挥好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站这个平台作用,继续加大力度,对弱势困难职工群众实行法律援助,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
第二,把法治化建设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之一,努力增强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意识。把法治教育纳入职工教育培训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之中,发挥工会的阵地优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法治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广大工会干部参与“六五”普法活动,组织法律志愿者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坚持做到常态化;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特别利用好新型媒体等媒介,传播法治观念、法律知识。通过这些方法措施,引导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使他们把法治思维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敬畏法律,信仰法律,依法理性维权,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第三,抓住基层工会领导这个关键少数,牵住推进工会法治化建设的“牛鼻子”。重点对他们搞好培训或轮训,让他们熟练掌握与职工切身利益和工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他们成为引导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在工作中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制环境和氛围,进而推进依法管理工会自身事务,依法全面履行工会职责,实现工会各项工作依法合规、有序、持续、健康开展。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