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山
塔,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独特建筑。舶来的佛塔表情庄肃,内蕴神秘;功能不一的今塔则多姿多彩,竞出其新。无论古老的浮屠或是尽彰现代元素的今塔,都以不同的时代风貌,或为人们的视觉提供美感与某种精神的寄托,或成为一种富蕴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在我华夏之根的古都长安,就遥遥相对着这样一古一今两尊誉满遐迩的名塔,那就是坐落在西安城南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和矗立于西安世博园小终南山上的长安塔。
大雁塔以其方正敦稳的简约造型,成为唐塔的杰出代表,而为历代人们所钦崇恭仰;位于灞水之滨的长安塔,更是所在阆苑的景观精粹,点睛之笔。如果说,大雁塔是位极具大家风范的慈祥持重的老祖母,那么,长安塔就是她姿韵落落的当代嫡系千金。
大雁塔固然是缘佛而建,因世盛而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缘其知名度的不断走高,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远远超越了佛教的单一功能而成为一个时代和一座城市的标志。众所周知,释家的本意即虔心向善,普惠万物,它与道家的崇尚自然和兼爱,以及儒家的仁和与敦惠,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走向。当大雁塔有幸成为供奉西天经卷与佛祖舍利的神圣之所,当“雁塔题名”成为天下青衿心目中的崇高理想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她的精神高度。
一千三百多个四时轮回悄然成往,无论其周遭上演着何等的风诡云谲,天翻地坼,大雁塔都以其无比的超脱与淡定,予以默默注视,宠辱不惊,而静观其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她深知,只要秦岭不颓,渭水不涸,日月长存,天则不废,那么,古老的天府帝乡,八百沃土,便会根脉永搏,生生不息!
就机遇而言,长安塔也更是一个时代的幸运儿。当堙没已久的广运潭在又一个阳月里重新荡起涟漪的时候,当古都长安再次被举世刮目的时候,长安塔的应运而生也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们不难发现,长安塔的造型是以大雁塔为蓝本脱化而来。其钢质的建材与方锥体的造型,非但一无钢铁本身所固有的生硬与冰冷之感,而浅银灰的复色反而更显其刚劲与明快的现代气息。这种恰到好处的精心设计,自是有赖于建筑大师的智慧与灵性。无疑,这座刚柔相济的玲珑宝塔为古城长安又增添了一抹令人目醉神迷的亮色。
每当走近大雁塔,轻轻抚摸她那久经沧桑的斑驳砖石,一幕幕或明或晦的历史画卷便会徐徐展开。也许,帝王做派过于骄矜而为草芥所敬而远之,而雕龙巨擘曾经的文事与墨迹倒是让包括邻邦在内的芸芸俗子倾心相向。那或旷放或婉约的长长短短,平平仄仄,那或荡气回肠或浅吟低咏的袅袅余音,仿佛正从大雁塔的层层窗牖缓缓飘洒,从而给仰视者以情感的契谐,诗心的共鸣。
时光荏苒,千秋一瞬,古代文化先贤们的不朽灵魂仿佛仍在冥冥之中怅然徘徊,拳拳翘期。我想,人类的文化灵魂应该由普世之文学引领,而一流的文字当源自思想的独立,人格的挺拔。因而很难想象,一个思维紊乱诗情铩羽的民族会有怎样的思想活动和何样的生活品位。因此,每当大雁塔北广场浩大的音乐喷泉骤然开启的时候,我便忽然觉得这座千年古塔以及她脚下的这方沃土,正被灵魂催激,青春涌动!
如果说,具有土陶本色的大雁塔是农耕文明的基调,那么,闪耀着淡淡金属光泽的长安塔则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既是长安塔所在园子的主题,也是整个帝都长安走向世界的“绿色”理念。大雁塔北广场水与音乐的交响曲给古老的佛塔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现代氛围,而长安塔渐次嬗变的迷离彩光则给人以无限美妙的憧憬与遐思。从长安到西安,从大雁塔到长安塔,这种跨越千年的对接,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承传,一种复壮,一种瑞霭弥霄的祥谶。
祝福双塔,祝福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