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已经推行了多年,落实情况如何?笔者调查了报刊亭、营业厅、卖场代销商以及网店发现,部分报刊亭仍然在卖非实名手机号,而且比实名登记的号要贵,非实名手机号的进货渠道存疑。
“没带身份证也可以。我这儿还有已经激活的卡,直接插上就能用了。要的话100元一张。”面对笔者购买非实名制手机卡的要求,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附近一家报刊亭的摊主这样回答道。
“不用身份证买不了手机号。”笔者随后询问了几家营业厅和卖场代销商,得到的都是这样的答复。“我们的手机号都是从公司直接拿的。报刊亭的那种已激活的卡应该是通过其他二手渠道拿的货。那种卡很不安全,用的都是别人的身份证信息,万一别人申请了销户,你这边就用不了了。”一位在中关村南大街天作商城经营手机配件的代销商说。
总体来说,大多经营手机号业务的商家都严格遵守了“不提供实名信息不发货”的规定,但收货时的要求则不尽相同,有的要求提供身份证原件,有的是复印件,有的要求收货人和机主姓名一致,有的则没有明确要求。
“黑卡”从何而来为谁所用
查获涉嫌诈骗的电话“黑卡”号码6024个,由“黑卡”打给深圳市民的骚扰诈骗电话号码有200多万个。这是仅成立一年多的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反信息诈骗中心向媒体提供的最新“战绩”。“黑卡”指未进行实名登记并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需要区分的是,未实名登记的手机卡并非全部是“黑卡”。除此之外,“黑卡”还经常被极端分子利用;被刑事犯罪分子当作非法联络的捷径;被不良广告商作为大赚黑心钱的扰民手段。
既然有如此多的危害,人们不禁要问,“黑卡”从何而来?
笔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没有实名认证的手机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存量卡,即2013年9月实名制以前流通的手机号码,一种是新增卡,是实名制后重新开通的手机号码。对于存量卡,营业厅在办理新业务时会要求必须实名登记,纳入实名制行列;对于新增卡,现在100%要求实名登记。
实现“实名制”要加大监管力度
长期关注此类问题的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最为重要的便是加强监管。对于大量存在的存量卡,首先应要求运营商收缴、清理存量卡;其次,要求通信运营商对社会代理机构的资质、依法登记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和检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取消其代理资格,对于未尽到审查监督职责的通信运营商,应当由监管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三,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公众举报投诉制度,对于举报查实的公众,给予重奖;第四,对于已经使用存量卡的用户,要求其在办理新业务、更换手机卡时必须到相关营业厅进行实名登记。
此外,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认为,应加强对消费者信息保护的力度,要从信息安全的大环境治理方面逐步入手,而不能快刀斩乱麻,单纯地靠规定或法令来解决。 (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