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始终将关注员工需求,回应员工关切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秉承“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的理念,直面基层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想基层所思,行职工所盼,解群众所需,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实干精神贴近员工,实打实办实事。
打开“话匣子”聚焦问题定导向
今年以来,该公司出台了“一线工作法”,要求公司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摸清实情。公司规定,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每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走动不少于4次,并要坚持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生产部门人员每月深入井下和生产一线解决问题不少于4次;经营部门党员干部每月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政策解释不少于2次;党群、综合、后勤部门党员干部每月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政策解释不少于1次;定期组织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课题和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分析讨论,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坚持“走下去”与“面对面”、“个别听”与“集体谈”相结合,真听意见,听真意见。该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不定期深入生产一线与职工进行座谈交流,让职工打开“话匣子”,提出生活、工作、食宿、休假等实际问题,把关系到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摆在心上、抓在手里。公司每季度向职工征求合理化建议,为职工开通了“打开话匣子”的又一通道。今年以来,该公司领导下基层、访职工,深入现场和一线班组调研指导12次,组织召开座谈会7次,一季度征集到合理化建议22条。今年清明节前夕,公司采纳了员工合理化建议,为前往火车站乘车的员工派发了大巴接送,给外地职工回家提供了便利。
甩开“大膀子” 服务职工零距离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该公司把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一条一条落到实处,不拖不等,立说力行。对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制定具体整改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积极整改,力求短期内让职工看到新变化,见到新成效。
产业公司地处陕北,公司员工来自神木、榆林、铜川、韩城、蒲白等不同区域,个性需求多样,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是将大家拧成一股绳的关键。为了保证职工日常的吃住行,后勤服务公司组织员工就用餐质量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引入汇森和金美益两家餐饮公司,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并采取职业培训和监督考核提升菜品质量,对菜品消费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踪,调整菜品种类,成立菜品研发团队,打造各自餐厅的“招牌菜”和“金牌菜”。两个餐厅技术人员在竞争的同时还主动交流,定期推出“美食节”活动,丰富职工味蕾。“现在食堂的饭菜花样越来越多,看着啥都想打一点尝尝。”一位车间员工风趣地说。解决了吃的问题,在住上更是替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今年,在原有职工单身公寓和红柠小区的基础上,将尽快为公司双职工夫妻提供夫妻房,为来单位探亲的家属提供探亲房,公司与神木县体检中心联系,对公司100余名女职工进行了妇科病检查,搭起了亲情关爱的“同心结”。
目前,公司对员工提出的厂区购置自行车、为年轻员工举办集体婚礼、建立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厂区开辟土地自种蔬菜、开展“两动一节”健身节电等民生项目正在实施之中。
争当“孺子牛” 改善民生解难题
俯首查群众所愿,躬身干民意所盼。该公司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民生琐事解难题。
去年八月底,为了帮助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顺利入学,该公司工会通过摸底调查,并对考生成绩、录取通知书、户籍和困难证明等严格审查,经工会委员会讨论研究,拿出1.2万元资金,对四名困难职工子女进行了资助,帮助他们圆了高中梦、大学梦。今年1月份,公司工会工作人员走进职工家里摸底调研,了解困难职工真实的情况,帮扶困难职工25名,特困职工3名,每人给予1万元的救济,困难职工22名,每人给予2000元帮扶,把来自公司、来自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为了解决公司搬家中心、掘进中心驻外下井职工工装缝补难的问题,公司工会拿出专项资金,购买了两台电动缝纫机,并不定期组织公司女职工前往项目部帮助职工缝补衣物,解决职工缝衣难。同时,该公司更是体恤职工要劳逸结合,对搬家中心、掘进中心驻柠条塔项目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高度重视,为职工宿舍采购安装了156台网络电视机,投资2万余元建设“山上书屋”。去年夏天,公司工会投入35.93万元,为搬家中心、掘进中心、维修中心、救护中心和救援基地共934名一线职工发放了防暑降温慰问品,切实保障了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安全和健康。
相得益彰,该公司摄影协会、汉字听写协会等文体协会纷纷成立,舞蹈活动常规化,室外篮球场、室内羽毛球场、台球厅、健身房等设施均已投用,陶冶了情操、强健了体魄、丰富了生活。
一枝一叶总关情。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职工关心的,群众想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这句话已成为该公司工会的座右铭,这种民生意识也正在通过职工转化为推动公司实现稳健有序发展的强大动力。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