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这么多年拍摄的几张听收音机的老照片,不由感慨万千,那时候,能了解国家政策,听听党的声音和欣赏戏曲莫过于通过收音机和小喇叭了,如今收音机不但能听、能看还能录音,也正是这小小的收音机,展示了社会的变化,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迁。
记得上初中时,儿时的高中好朋友帮我装了台简单的矿石收音机,我隐隐约约记得是用线圈和可变电容以及矿石组成,利用空中无线电波自有的微弱能量,带上耳机才能听到节目,就这每天也吸引了不少同学试听。到了70年代,我才花了20多元钱买了台牡丹牌台式收音机摆在外面,每天在“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的音乐中,饭后茶余,一家人乐滋滋地听刘兰芳的说书和现代革命秦腔的节目,有时还会引来邻家串门的大娘婶子及小朋友凑在一块听热闹,小小的收音机真的到了让我们入迷的地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便先后有了便携式收音机、袖珍收音机,它们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国事家事天下事”尽在收音机之中,让我及时了解到每天发生的新闻,大大丰富了生活和开拓了视野。
如今,走在街头巷院,各种小巧玲珑、既可听声音又可看电视画面的的收音机应运而生,小小的收音机至今不衰,在农村到处都可看见,走路的、开车的、卖菜的、跳舞的,大家休闲的时候,听听新闻、听听文艺节目,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收音机伴随我们走过了改革开放的岁月,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声音,从而也展现了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李世居 摄影报道
1990年,大荔县水库边听收音机的老俩口
做生意卖菜的空闲,听段流行歌曲过把瘾
80年代敬老院老人听收音机里的秦腔戏
改革开放后,这种较大的收录机在农村还是比较时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