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走近一线“白衣天使”

2023年09月06日

天使之男:医护“半边天”

就业中更抢手

“我觉得男性干护理工作没有啥,在医院还挺受欢迎”。赵晓飞告诉记者,他去年来到西安大兴医院实习,通过自己的工作表现,很快得到了医院的认可,在其他很多女同学还没有确定工作单位的时候,他所实习的医院就已经和他签订了劳动合同。

赵晓飞介绍,在他所毕业的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同级的校友中学习护理专业的男同学就有20人,而在他之后学习护理专业的男校友就越来越多。当初,他是从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的角度出发,选择了学习护理专业,父母非常支持。事实证明,他也选对了所学专业,在他实习还没有结束,医院就和他确定了就业意向。很多从大学毕业还在为找工作发愁的中学男同学,听说他顺利就业后纷纷表示羡慕。

赵晓飞说,和他一样,所有的同性校友都在毕业后很快找到了工作,有在省人民医院做护理的,有在交大附属医院做护理的,而且都比较抢手。“就我了解的情况看,目前男孩学护理比女孩学护理更好就业。”

工作更具优势

赵晓飞现在医院手术室做器械护士。5月9日,星期六,上午辅助完成一台手术后,当天下午和星期天便是他本周的休息时间。利用空闲时间接受记者采访,他说:“我觉得我的工作和医生一样神圣,每当一个患者被推进手术室,在患者和家属期待的目光中,紧张有序并稳妥地忙完手术后,把患者推出手术室,面对家属感激的话语,心底同样充满了成就感和无言的快乐。”

与此,在他看来,女护士能做的工作,他们也会做,在很多方面他们会做得更好,比如处理紧急情况,他们则更果断快捷。

大兴医院总护士长吕荣涛介绍,他们医院护士总人数200人,男护士从无到有,现在已有5名,占到总人数的2.5%。这些男护士和女护士的待遇都一样,而他们所干的工作并不比女护士轻松,甚至还要辛苦和重要。像赵晓飞所在的手术室等相对需要体力和耐受力的工作岗位,以及与医院医护人员打交道相对较多的护理岗位,男护士比女护士更具有优势。

院长孙元春说,由于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优势,男性护理人员一般会被安排在医院的重症监护、急诊、心内科和精神疾病等科室,比如在大手术中的护理工作,因其需要的时间长,男护士的体力支撑和配合更能够充分满足实际需要。

亲友都挺支持

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理就该是女性干的工作,认为不适合男性,由此偏见导致人们认为男性当护士,可能会造成性格不够阳刚,甚至影响找对象。而记者看到的赵晓飞,在生活中是时髦的帅哥,并没有自卑的一面。记者问:“找对象了吗?”“已经有女朋友,谈了两三年了。”他的回答很自信。“女朋友如何看待你从事的护理工作?”“觉得挺正常。她也是护士,很理解。”“亲友又是如何看待你的工作?”“没有听过到有什么不好的看法,都觉得挺好,也挺支持的。”

妇产科护士长王小红告诉记者,作为一种社会分工,护理这个职业没有性别之分。同时,更应该给男青年从事护士职业予以鼓励和点赞。

赵晓飞说:“习惯了,没有觉得工作有什么特别辛苦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与大家一样,挺快乐,没有觉得有啥尴尬的,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顺心、不快乐的事情。”

本报记者 杨志勇

护士钟璐的“心肺复苏术”

钟璐是西安泰和医院内科的护士长,刚到医院当了几年护士,因为业绩突出很快走上了护士长的职位,现在主要负责管理工作,偶尔也给一些患者扎针。钟璐还是一名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经常参加红十字会举办的各类公益活动。

5月8日上午,在西安城市运动公园,陕西省红十字会联合西安市红十字会举行的纪念第68个世界红十字日活动现场,钟璐代表西安市红十字会志愿者现场为群众展示了应急救护技能——心肺复苏,并现场进行了互动教学。

“首先伸开双臂看看周围是否处于绝对安全状态。”钟璐因为声音宏亮,吸引了周围群众纷纷驻足观看。

“在确定周边环境安全后,首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与反应”,钟璐一边大声给大家讲解,一边演示着,轻拍着患者肩部,并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

“发现没有意识,你就要喊,‘来人呀,救命呀’,赶快播打120!打完后过来帮忙。”说完后钟璐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手在喉结左侧检查有无脉搏。

“确认病人已经没有呼吸后迅速地解开‘病人’的衣物找到按压点,两个乳头中间为按压位置,迅速进行按压。”只见钟璐一边大声介绍,一边将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手指交叉相扣。“按压时,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向下按压胸骨,力量要垂直……连续按压30下,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按压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

记者上去试了一组按压,短短几秒,跪着的膝盖被压得生疼。

按压完一组后,用右手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左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开放。

随后,将患者头部侧向一边,处理口中异物。处理完以后,将头部恢复到正面朝上,准备口对口呼吸。

“口对口吹气是一种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钟璐讲解着。

只见钟璐深吸一口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同时用食、中指紧捏患者双侧鼻翼,缓慢向患者肺内吹气两次。“切记,两次吹气中间手要迅速放开鼻翼,不能一直捏着。”

“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持续按压5组。”

记者试了一下口对口吹气,深呼吸一下,然后使尽去吹,但是吹了几次都不成功,难度很大。

记者在钟璐的指导下做了一组按压,耗时4分钟,出了一身的汗。

“按要求做完全套最多三分钟,我们一般是两分钟多。”钟璐说,“虽然我也没有在路上遇到过这种紧急状况,但在医院经常做。现在突发疾病危险越来越多,如果更多的人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方法,就能在120到达之前利用好这关键的几分钟,帮助很多生命!” 见习记者 古晓娟

王慧的平凡8小时

“佳佳亲,昨晚忙不忙啊?我10床的病人情况怎么样了?”在9日早晨交班时,王慧特意问了下夜班一位需要观察的患者的情况。

王慧,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骨二科的一名一线护士,在该院工作已经6年。在2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王慧发生了许多蜕变,“6年间,社会发生了太多变化,而始终如一的,是我对这个岗位不变的承诺和坚守的热情。”

王慧告诉记者,她早上6:30起床;7:50到岗,换护士服、戴好燕尾帽,巡视病房,了解患者情况,开始晨间护理;8:30与夜班护士床头交接病人情况;8:45与医生共同查房;9:00开始静脉治疗和物理治疗,并告知患者这些治疗的作用……

“您好!叔叔,昨天怎么样啊?今天感觉好点没?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大姐,看你今天气色不错啊,心情很重要哦!”王慧调皮地眨了下眼睛。10:00巡视病房时,她与几位患者进行了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进行了健康宣教。

11:00她在监测病区,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有关情况……

12:30休息。记者找到机会跟她聊了聊。“我刚看你拍摄了几次你同事的工作状态,不知道照片有什么作用?”记者问。“我觉得那两位同事照顾患者比较细腻,所以就拍了几张照片,拍下来主要是想激励我做得更好”王慧如此解释。“照顾患者有过委屈吗?”面对提问,她告诉记者:“太多了。比如说早上收治患者时,那会忙到连口水都喝不到嘴里,可病人还不停地催促并质疑,我就委屈。可是我对自己的职业做过承诺,要换位思考,时刻替患者着想。不但不能随便乱生气,还得不停地安慰患者和家属的情绪。”

“有时会感觉到累吗?”“累,时常会,我们科的患者都是我们护士带着去办住院手续、做检查的。”面对记者的采访,王慧并没有掩饰她的真实感受,她补充道:“单微笑服务这看似简单的坚持,就需要年轻的护士们不断成熟起来,拥有多种综合素质和时间的沉淀才能够做到。”“你还会继续在护士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吗?”“哈哈,肯定,这个是必须的。我不能说累就不工作了吧!而且我觉得我是患者的依靠,他们需要我。看到他们康复出院,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还是很值得的。”

休息之余,趁着空挡,王慧给新来的同事们做起了手卫生演示……

14:30王慧再次开始巡视病房内病人情况,进行下午的治疗,观察病人病情发展,监测病区病人生命体征情况;15:00她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告知注意事项。并对一个第二天即将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16:00她核对当天治疗情况,检查工作;16:30她开始填写当班护理记录单,了解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17:00她进行了下午的静脉治疗,药物知识宣教;17:30再次检查当班工作情况,了解病人病情,17:50王慧与医生沟通交流了几位患者的有关情况,与夜班护士进行了床头交接班,准备下班……王慧的一天,累并快乐着,每项工作有着准确的时间表,8小时一轮回,仍在继续着。

本报记者 王何军

杨亚盼:患者心中的“小太阳”

90后的护士杨亚盼是略阳县人民医院暨略阳天津中医医院肝胆外科的一名普通护士,工作4年来,她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不论是随医生查房时听到的一句嘱咐,还是在护理前辈们实际操作中,她都处处留心,虚心学习。凭着对工作的一腔热爱和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2014年,通过业务考试、技术比武、全院测评、公开公示等环节评比,她从全院200多名护士中脱颖而出,成为仅有的3名荣获“金针护士”殊荣者之一。但相对于这个称呼,她似乎更喜欢“盼盼孙女、我们的小太阳”这个充满感情的昵称。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工作一天的她刚刚换上衣服准备下班,科室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跑步声,一名肝破裂伴肺部损伤的重症患者被推进手术室,“人命关天!”她来不及多想,赶紧换上工作服主动参与到抢救工作中,看着病危通知书,患者家属痛哭流涕。手术从下午5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面对术后带着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返回病房的患者,放心不下的她请求担任患者的特护,时刻守护在患者身边。因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说话,饱受病痛折磨的他不时难受地扭动身体,盼盼一边用坚毅的眼神看着他说:“手术非常成功!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一边有节律地按压呼吸气囊,帮助患者呼吸。守护在病床前的8个小时里,盼盼通过患者的眼神、肢体语言和他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她总能用合适的话语和周到的护理给予患者极大的安慰和治愈的信心,在盼盼和同事们的精心护理下,患者因病痛而紧张僵硬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呼吸平稳,此时已是次日下午1点。连轴工作近30小时后,在护士长唐永鹏的命令下,盼盼回家休息了,但两小时后,她又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一次护士长没有再要求她回家,尽管很心疼这个年轻又有些倔强的丫头,但从短短两小时中患者焦急甚至有些烦躁的眼神中,她读出了患者对盼盼的依赖和信任。

她像一个驱走病人心头阴霾的“小太阳”,照耀和温暖着和她相处过的每一位患者。 (张立)

一天跑百八十趟病房很正常

7:00-7:30巡视病区、了解夜班情况;7:30-8:30护士交班、晨间护理;8:30-9:00布置当天的工作;9:00-11:00进病房巡视、解决患者和家属困难、征求病人意见……这是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护士长王倩5月8日的工作流程。一年四季,每逢工作日她都会按照工作流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潘大妈,这两天没吃饭饿不饿啊?”一进入监护室,王倩就俯下身子趴在患者耳边询问。潘大妈因“脑梗塞”入院,由于年龄偏大,出现了电解质紊乱,低血压等症状。“昨天晚上睡的怎么样?”、“早上给大妈吃了什么?”、“洗脸、擦浴、口腔护理做了吗?”……王倩对值班护士一连串发问。在得到满意回答后,她叮嘱道,老太太年龄大,一定要细心观察老人的病情变化,不能因为我们一点点的疏忽造成老人病情的加重。

“唐大爷您好啊,还记得我是谁不?”“你是王倩,我还能忘了你。”看完潘大妈,王倩来到老病号唐大爷的身边。由于脑梗塞后遗症,唐大爷每年至少得来“报到”两次。王倩揭开老人的被子,细心观察老人的下肢,老人的双脚又黑又脏,还有不少死皮,王倩跟没看见似的用手握着进行检查。“刘飞飞,你是新人请往前走,你说说长期卧床病人的三大并发症是什么?”“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很好,所以护理唐大爷的时候一定要每两个小时就要翻身、被动运动。”王倩一边检查一边考核、指导新入职的护士。“潘大爷,一定要锻炼啊,在床上也可以锻炼的。”临出病房时,王倩还不放心地叮嘱。

“我们科室收治的病人以脑出血、脑梗死为主,年龄大多在60-80岁之间,很多人都留有后遗症瘫痪、失语,护士工作量非常大。”王倩说,“现在早就没有住院的高峰季节了,我们两个病区108张床位,每天都是高峰期,昨天两个病区共收治了16个新病人,最多的一天收治了30个。”作为护士,要配合主治医生查看医嘱、配药、送药、扎针等各种护理。“这些东西说起来简单其实非常琐碎。”王倩举例,就拿看医嘱来说,并不是简单转抄,而是一个核实的过程。“药名、剂量、浓度、规格……”都要一一仔细核对,并在脑子里过一遍看是否符合患者病情,上百种药物都熟记于心。

采访时记者看到,神经内二科有两个病区,三十四个病房,一百零八张病床。王倩告诉记者,一天忙下来,护士跑个百八十趟病房很正常,有时腿都跑肿了。每天,她是第一个进病房进行晨护、问候病人的护士,也经常是这个科室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她说:“因为我是护士长,这是我的职责。”可是在家里她却不是个合格的妈妈,2012年孩子马上中考,她却接到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习伤口治疗、护理的任务。想到患者可以在她学成归来时享受到高水准的伤口护理,减少他们的病痛,她没有推辞准时出现在了培训班里。从5月7号到7月5号,她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复习过一门功课。“既然我选择了这门职业,就不能退缩,患者利益最大。”现在又多了一重“国际伤口治疗师”身份的她,变得更加忙碌,除了科室的管理工作,她还负责着全院的伤口会诊工作。她告诉记者,只要把自己和病人位置互换,多想想病人的难处,所有委屈和劳累都能扛过去。 本报记者 钟洁

他们是护士中的“战斗机”

——记西安航天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团队

他们都是80后、90后,他们看似文弱,可他们每天要面对数个重症患者,有高空坠落的、有烧伤的、有遇严重交通事故的……他们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同时还得有一般护士不能想象的辛苦和劳累。他们就是被誉为护士中的“战斗机”的西安航天总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护士们。

这只护士团队目前有19名护士,其中有两名男护士。5·12护士节前夕,记者敲开了这个科室厚重的安全门,随后换上防护服,戴上鞋套、口罩后进入了这间神秘的科室。偌大的ICU病房里,四五名护士正分别给两名重症患者翻身、敲背、做口腔清洁。科室护士长程照丽告诉记者,像口腔护理,一天要做两到三次,由两名护士配合完成。而像给病人翻身敲背要每隔两三个小时做一次。还有诸如修剪指甲、刮胡须、洗头等这些最简单的。

程照丽坦言,能到这个科室的患者,大多是病情危重、复杂的,但其实早在患者病情恶化之前就已出现征兆,这个时候如果发现病情,并给以早期处理,那么大多数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恢复,如果没有早期发现,那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此这就需要ICU工作人员具备“灵敏的嗅觉”和“敏锐的目光”明察秋毫,除有熟练业务知识外,还要有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正和记者交流期间,他们接到急诊科电话,说有一名交通事故患者即将入院,让他们做好交接,程照丽马上安排护士做前期准备。

不一会,重症监护病房的大门被敲开了,一名头发凌乱的患者躺在急救床上被推了进来。在来这个科室之前,患者已经在急诊科做了诊疗,建议安置到重症监护室。这名患者看上去好像并无大碍,身上也没有血迹。急救科前来交接的护士告诉记者,患者大概半个小时前驾车和一辆教练车发生迎面撞击,估计肝胆损伤。说话的间隙,四五名护士已经配合着将患者从急救床上移动的病床上,有的给该患者脱去衣裤,有的迅速测血糖、体温,而监护仪等仪器也已经和身体连接,静脉通路已经建立。记者留意了一下,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这些工作刚刚就绪,肝胆外科的医师已经开始展开会诊,对病人进行简单问询……

护士长程照丽告诉记者,每天他们都在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当看到病人在他们的呵护下康复时,他们会露出欣慰的笑容。80后的护士长程照丽2009年至今一直在这个岗位,科室的护士也走了好几茬,有的忍受不了这里的高强度劳动到了其他科室,有的则彻底离开了护士岗位。而程照丽,从1998年进入护理岗位至今,一直在坚持,还在2009年拿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护理本科文凭。“这个岗位就是要不停面对挑战的,自己不敢懈怠。”

由于工作忙,程照丽的父母从镇安老家过来帮她接送孩子。有些护士老家远,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让父母代为抚养。在他们科室,记者还见到了年龄最小的护士朱小夏,她刚从其他科室到重症监护室才三个多月,写满稚气的双眼充满了阳光。如今她已经能熟练地应用各类仪器,并能和同事配合着照顾重症患者。

该科主任李爱光曾获“感动航医”先进个人。他告诉记者,他们ICU护理组这支队伍是他们医院年龄结构最年轻的队伍,但年轻并不意味着柔弱,年轻并不意味着平庸。 本报记者 兰增干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5/20150512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5/12/1126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