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文:倾心石油创大业
郭广文,男,汉族,1973年11月出生,陕西吴起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96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1月由地方调入吴起采油厂工作,先后任厂长助理、副厂长、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等职务。现任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吴起采油厂厂长。先后荣获延安市“五四青年奖章”、延长石油集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2年以来,在他的带领下,采油厂资源总面积达245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4.8%。2014年生产突破250万吨,达253.6万吨。五年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534%,上缴税费同比增长49%。到2014年,吴起采油厂水驱控制面积达619平方公里,较他上任厂长时翻了一番。
他亲自参与或主持完成的多项技术创新和研发项目,在生产实际应用中,累计创造经济效益9466.31万元。主持完成的“油田水中钡离子的测定方法的改进”获国家发明专利。
十二五”以来,他审时度势,提出了200万吨稳产20年以上的发展目标,在这一主导思想的指引下,吴起采油厂保持了200万吨规模“五连增”。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孙卫龙:西京电气的“好当家”
孙卫龙,陕西洛南人,1962年4月出生,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职称,现为西京电气总公司总经理,先后获得“陕西省青年实业家”、“陕西省国有企业先进经营管理者”等荣誉称号。
他带领公司上下,锐意创新、团结拼搏,组织制定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和增强活力三项基础性战略方案,组织构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三层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实现了“建立一个机制,确立一套体系,形成一种氛围”的发展局面,军工项目与军工市场拓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绩效考核、集团化管控等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诸多客观困难中,公司的生产经营仍然持续向好,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18.23亿元;军品产值达3.6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0.99%,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公司所属14家子公司全部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公司新品收入达6.5亿元,开发新品1000项以上,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0余项,国际标准3项。
在他主导下,公司实施了一系列民生改善工程,2014年一线职工平均年收入达到37044元,实施职工集资新建住房925套,帮助困难职工圆安居梦。
季凌志:秦岭水利“设计师”
李凌志,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桥梁隧道设计处副总工程师,隧道专业高级工程师,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秦岭特长输水隧洞项目总设计师。陕西省水利厅专家库成员。
1993年,他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扎进铁一院隧道勘察设计一线,从一名普通的隧道工程师,逐步成长为铁路、公路隧道和水利工程输水隧洞领域的综合型、专家型人才。从最早参与陕西省引乾济石、引清济黑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工作,到如今成为陕西省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82公里特长输水隧洞的总设计师,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20多年时光,都奉献给了陕西的水利和交通事业。
他善于将工程难题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先后主持和参加数十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多个科研项目荣获省部、全国等各类科技奖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包茂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18公里特长公路隧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引汉济渭秦岭特长隧洞工程中,他带领的由多名高级工程师、专家等人组成的精英团队,通过合理选线,为国家节约投资数亿元。同时,他还担任着整个项目设计的组织、协调、审查、决策等多种角色,被大家称为该工程的“发动机”,全部出色完成了相关任务。
杨鸿涛:专家型技术工人
杨鸿涛,1992年6月进入中铁宝桥公司工作,相继在钢结构车间、中铁宝桥(扬州)公司任电焊工,现任扬州公司电焊高级技师、综合组工长。工作23年来,他先后参与南京长江二桥、安庆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舟山西堠门大桥、广州黄埔大桥、重庆朝天门大桥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出色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焊接技能,25岁拿到电焊高级工证书,27岁考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证、锅炉压力容器教练证、德国NE287焊工证书和美国焊接协会《钢桥焊接规范》资格证书等。
2005年和2007年,连续参加中国中铁第五、六届青年焊工大赛,均以理论满分,总成绩领先第二名30多分的绝对优势,夺得冠军,被中央企业团工委授予“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2005年10月,他与4名青工组队参加陕西省焊工技能大赛,夺得团体第二名;经过他的传帮带,组内有2人考取锅炉压力容器教练证,3人考上技师,8人拿到了高级工资格证书。
2003年、2005年、2007年,三次被中国中铁评为“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曾在31岁时的他,被破格聘任为宝桥最年轻的电焊工高级技师。先后被授予“宝鸡市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青年突击手标兵”和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工人”等荣誉称号。
张林:铁路建设“火车头”
张林,1972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12年12月,担任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郑徐客专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
他积极组织带领大家学习业主、集团公司的各种制度、管理办法和文件,制定项目基本制度。同时,从工序衔接、流程控制入手,对各专业架子队现场的管理标准和作业流程进行细化,统一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处事待人,以自己的品格魅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在他的带领下,郑徐项目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止去年底,完成桥梁桩基9124根、承台1105个、墩身1105个、连续梁5联、预制箱梁1088榀架设、桥面系约28公里,占总工程量77%;底座板现浇完成19.29公里,轨道板安装完成16.876公里;站场工程完成土石方37.36万方,占总工程量40.16万方的93%,完成全部软基处理55万延米,完成全部的中小桥涵7座。累计完成产值20.8亿元,占合同比例的85%,给集团公司和郑西公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所负责的郑徐客专项目,先后在郑西客专公司四次铁路信誉评价中,三次获得第一名、一次获得第二名,连续两年获得了郑西客专公司所有的奖项和集团公司十多项奖励。他个人先后两次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的“火车头”奖章。
魏尚宪:巴山精神传承者
魏尚宪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担任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车间主任,现为车间党总支部书记。多年来,他带领车间干部职工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巴山精神,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开创了巴山车间“管理品质不断提升、安全业绩不断延续、干群关系持续和谐”的新局面。
他认真践行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各种措施落实,延续了巴山车间安全的优秀业绩,截止去年,车间连续7年被路局命名为“安全优质车间”;截止今年3月31日,巴山车间实现安全生产12969天。今年1月25日,巴山车间获得“国家安全生产新纪录”称号。
他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工班长适应新设备、新方法、依靠科技养路技能。14年来,车间先后有何青燕等3名工长受到奖励。去年以来,输送到外车间工班长3人,在本车间提拔工班长6人,车间先后有4名工班长被提拔为管理干部。
他坚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近年来先后总结了整体道床精调、降低侧磨轨地段轨距分、垫水平垫精细等方法,大力推行“不信眼睛信仪器,不靠估计靠科技”的“零误差、零缺陷”理念,实施的多种管理、技术创新方案,使巴山车间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受到西安铁路局的肯定。
焦莉:张张车票情暖旅客
西安铁路局西安火车站售票车间的焦莉,共产党员,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扎实的业务技能,以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以优质服务和优异的工作质量,赢得了单位肯定和广大旅客好评。
为准确、快速的发售车票,她苦心钻研售票业务学习,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下班延长1小时,认真摸索旅客购票规律,探索售票技巧,回家后默画全国铁路示意图,熟背列车时刻表。面对列车运行变化,她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在屡次业务考试中,成绩均名列前茅。最近5年来,安全发售车票达116万余张,完成客票进款13700多万元,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和差错,完成任务量领先。
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她对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手能触到、口能喊到的安全控制范围内的问题,做到有效控制,严格按照技规作业。以她姓名命名的“焦莉明星微笑服务”窗口,每天接待数干名旅客,始终以“人民铁路为人民”为工作宗旨,“请”字当头、“您”字在先、微笑服务,把旅客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热情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已成为西安车站窗口优质服务的亮丽品牌。
她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未发生旅客投诉事件。
周晓敏:测天量地女英豪
周晓敏,女,汉族,硕士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陕西省第五测绘工程院副总工程师,兼任院遥感影像处理中心主任。
他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技术研究与测绘生产工作,以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进取精神,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自身综合能力。作为单位或部门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级、省级重大基础测绘项目和应急、应需测绘项目30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独立或参与解决了一系列生产上的难题。立足生产实际,务实进取,不断创新,持续对不同产品生产的技术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先后作为主要科研人员,参与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项目10余项。在国内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篇。
在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促进各项目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多次获得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佳青年”、年度“先进工作者”“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遴选为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3年获得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他所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陕西省第五测绘工程院“技术创新一等奖”“技术创新二等奖”和“陕西省优秀班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多项荣誉。
成志刚:科技创新绽放光彩
成志刚1987年7月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长江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现为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油气评价中心副总工程师。2013年,被聘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高级技术专家。
在工作中,他始终积极主动,勇挑科研重担,科研创新成果丰富,领军科技攻关团队成效显著。近5年来,主持和全面负责完成30项局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任务,共完成项目合同总收入9000.0万元;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取得显著成效,获得集团(股份)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获得中油测井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六项;申请发明专利11项;在核心期刊和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6篇。个人先后荣获2012集团公司“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中油测井公司“2011年度感动测井优秀共产党员”,中油测井公司“2012年度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在队伍建设方面,他以身作则,打造了一支能吃苦、善专研、勇创新的油气评价队伍,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其中公司专家2人,技术带头人5人;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公司“红旗标杆班组”、集团公司建设“西部大庆”劳动竞赛先进等多项荣誉。
许召稳:塞上能源“一颗星”
许召稳,1962年10月出生,陕西兴平人,中共党员,本私学历,工学学士,正高级工程师,1985年7月参加工作。
2011年临危受命,担任陕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想方设法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使公司当年实现520万吨煤炭产量,创造了建矿以来的最好成绩。之后,他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消除煤电利益矛盾,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2012年到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煤炭市场极度低迷的经营形势,企业煤炭产量始终稳定在450万吨左右,电厂发电量连续突破30亿千瓦时/年,相继突破建厂以来,日发电量、月发电量和年发电量纪录。
在运筹和推动公司全面发展的同时,牵头组织,专门立项研究冯家塔矿4号煤层开采自燃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两项科技成果获得第七届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三等奖。
廉洁自律,关心员工。他在每一件小事上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生活从不搞特殊化。对每个员工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从文化生活到家庭生活的关心事无巨细。为员工建设的3栋住宅楼,今年底即可入住。
2011年以来,他先后获得陕西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国有企业先进经营管理者”和陕西能源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劳动模范”“安全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刘鹏:平凡岗位大显身手
刘鹏,1984年6月5日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本科,2006年6月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同年7月在长庆油田第二采气厂参加工作,担任技术员。2007年11月,调入采气工艺研究所以来,主要在采气工艺岗、井下作业岗等岗位工作,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型新型专利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获厂处级科研成果奖10项,发表论文10篇。
在现场工作方面,他负责完成了多项工艺改造和隐患治理,编写《整改井口漏气工程方案》《永久性封堵治理工程方案》《芹河新区三口气井永久性封堵工程方案》等10余项。参加工作以来,负责组织完成的46口气井的井口主控阀门带压更换,4口气井的井口套管头漏气治理,为气田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组织完成气井修井作业7口,13口城镇侵占气井封堵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监护,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了气区企地和谐。
在市场技术服务队伍管理方面,他以“严、细”两字当头,严格按照油田公司相关市场化队伍管理规定,落实市场化技术服务队伍资质管理,累计审核、推荐各类市场化队伍30余家,资质审核、推荐合格率达100%,公司年终各项检查达标率100%,生产安全无事故。
贺六成:农场营销“大师”
贺六成,1989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西农垦集团沙苑油脂厂采购部部长、多种经营部部长、厂长助理、副厂长等职务,2004年10月调任沙苑农场供销部担任部长。
从2005年开始,他率领供销部全体人员,采取创新经营方式,当年实现了1:1的投资回报率。针对农场供销部资金少、周转困难的现状,创新制定“转变观念、鼓励参与、加强管理、保障效率”的经营理念,实施“立足农场、连疆贯陕、辐射周边”的经营战略,每年都有多个大客户预先交付大额订金参与经营合作,既降低了资金成本,又促进了经营贸易。针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通过采取加快销售网络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预算管理,降低非生产性支出等措施,不断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成效。
从2006年至2013年的8年间,连年取得了盈利的优异成绩,累计实现利润225万元。2014年业绩再上新台阶,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占沙苑农场销售收入的28.3%,实利润35万元,占沙苑农场利润的19.2%。他先后被公司授予“四优”共产党员和“四有”模范职工,被陕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国有企业优秀员工”,被陕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陕西省劳动竞赛标兵”等荣誉称号。
肖泰鸿:让税徽熠熠生辉
肖泰鸿,1969年11月生,陕西富平县人,工商管理硕士,中共党员。参加工作28年,先后在农村中学、税收工作基层一线、县地税局工作过,在市局和省局办公室工作16年,当过秘书和副主任。现任省地税局收入规划核算处处长。
不管是过去在基层收税,不论是在市局还是在省局工作,他都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刻苦敬业,工作精益求精。他先后提出的税收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税收诚信体系建设框架、陕西地税文化建设体系框架,均都受到了肯定。创办了《涉税舆情动态》,在新浪、腾讯网开设了陕西地税政务微博,搭建了全国税务系统第一个由省、市、县三级地税机构政务微博组成的微博宣传矩阵。省局被中宣部、司法部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局门户网站荣获省政府网站评估先后获得第二名、第一名。
2014年,他任职收入规划处长,在全国税务系统首次提出了税收分析的目标,2015年提出了构建以“预测管理、计划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收入管理体系。
2008年至今,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6次被省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5次被省局党组评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个人”;2010年度,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
钱海亮:大山深处献青春
钱海亮,2005年7月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同年进入中交二航局五分公司参加工作,曾参与了大唐宁德电厂煤码头、东营港扩建工程、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石武客运专线、西宝客运专线等多项重点工程建设,从基层施工技术员做起,历任工程部长、架子队队长、工区经理等职务,现任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副经理。
2012年11月,中交二航局喜中西成客专2标,同年12月,项目部正式开工,他被调任项目部副经理,并负责三工区的工区管理。该标段位于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大秦岭山脉北部,施工面对各种困难,他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对外加强与地方政府机关沟通,与当地百姓处理好关系,构建了和谐的外围环境;对内强抓管理,以严格的制度管理工区生产,在生产上始终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施工现场处处可见他的身影,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秉承着二航局“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的精神,为铸造精品工程、生命工程夯实每一步根基。自开工以来,三工区未发生一起火工品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
同时,他带领所负责工区的机械化施工团队,攻坚克难,先后解决了三臂凿岩台车钻孔偏差、湿喷机械手喷射混凝土掉块、回弹量偏大等难题,为项目部、业主以及国家节约了几百万成本。
王瑞刚:攻坚克难有作为
王瑞刚,中共党员,油气田开发工程师,1984年5月出生,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6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作业区技术员、地质研究所油藏研究室主任,现任地质研究所油田开发室主任职务。
工作9年以来,先后获各项科技成果10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多次荣获第一采油厂优秀管理(技术)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西部大庆”劳动竞赛立功个人等荣誉,2014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2010年到地质研究所后,他主导编制的杏河油藏综合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划分了7个开发层系,制定了200余井次治理工作量,实施后当年增油2万吨以上,保障了杏河百万吨油藏的持续稳产。
2012年,他被任命为油藏研究室主任,推进实施了27个科研项目,形成各项成果及开发调整措施意见560余项,开发了3个小型软件,多项成果在现场得到了有效转化应用。
2014年,他接过油田开发室主任更加艰巨的担子,带领全室技术人员迎难而上,有效保障了已开发30年的安塞老油田综合递减持续保持在8.0%以下,支撑了安塞油田保持300万吨以上的可持续稳产,保持了低渗透开发的领先地位。
齐闯:技能攀登的“状元”
齐闯,出生于1976年1月,大专学历,1999年毕业于西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2008年05月入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公司机电公司,在电子部从事办公系统电脑、网络维护工作。
他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技能。2010年9月,参加陕西省技能比武大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1年3月,获得陕西省技能比武“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项目“陕西省技术状元”证书和“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1年7月,获得机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3年1月,获得陕西省国资委“科技创新工作者”称号。2012年获得H3CNE证书,2013年获得H3CSE证书。这两个证书的获得,证明了咸阳机场网络维护者具有了高级别的资质。
为保障机场运行尽职尽,积极攻克技术难题。2012年7月,通过精心努力,促进VPN(远程接入网络)技术在咸阳机场成功落地。同年,他提交的“关于2013年T2航站楼网络系统设备更新的立项报告”及其相关的可行性报告,均得到了批准实施,极大降低了航站楼生产系统运行因设备老化带来的风险。
2013年6月至今,他先后参与了T2航站楼视频监控网、加装航显屏等多项技术项目及技术方案制定实施工作,有力支撑了机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李茜:凌空展翅的“飞燕”
李茜,女,东方航空西北公司客舱部的一名资深乘务长。1995年参加工作,2002年,怀揣着对蓝天由来已久的向往,离开了工作8年的要客室,投入到飞行乘务工作。
大家眼里的她,制服总是烫得平平整整,皮鞋擦得光光亮亮,标准而细致的妆容,整齐而贴切的短发,任何时候给人的印象都显得精神、干练、美丽。
作为一名服务工作者,她急旅客所急,想旅客所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领着她的组员,用真诚、耐心及智慧,尽心尽力,为旅客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出色的完成了一次次飞行任务以及特殊航班的保证任务,被乘客赞为“空中飞行的美丽‘小燕子’”。
2011年,在西北客舱部举办的广播员大奖赛上取得优秀奖,在乘务员大比武中取得优秀奖;2013年被评为东航西北公司优秀班组长;2014年,被东航股份公司评为“服务明星”,同时获得“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称号。
在工作中,她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分析和总结问题,向公司共提交合理化建议82件,25件被采纳,其中《航班延误中转旅客的应对》被公司评为“十佳合理化建议”,她个人也被评为西北公司“合理化建议先进个人”。
同时,她还特别注重班组建设和组员素质的培养,打造了一个优秀团队。